上海:离国际航运中心有多远

2009-4-9 14:0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靠的不光是硬件,还需要很多的软性服务
  航运中心最靠谱
  4月4日,洋山港,满载9.47万吨燃料油的“钻石冠军”号油轮在此停靠,该船吃水14米,这是上海港有史以来迎来的吃水最深的油轮。2005年底完成一期工程的洋山港是上海所有港口中最深的一个,水深15米。
  此前10天,国务院正式肯定上海要建立“国际航运中心”。
  事实上,由于前几年中国外贸的迅猛发展,仅就吞吐量而言,上海在洋山港建成之前的2005年,就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港口了,它的集装箱运输量也在2007年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世界第二位。
  尴尬的是,虽然位列第一,但是,几乎没有人认为上海已经是“国际航运中心”了,不要说与同在东亚的日本横滨港、韩国釜山港竞争,甚至连宁波等周边港口都暗中跟上海较劲。
  摆在上海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尴尬:这座最喜欢跟西方接轨的中国城市也是中国遭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2008年,它的GDP增速为9.7%,这是1992年以来最低的一个数字。今年头两个月,上海工业更是出现了12.4%的负增长,而全国的增速为3.8%,也就是说,就工业增加值而言,上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6.2个百分点,这恐怕是上海历史上的头一遭。
  长期以来,上海自己提的都是要建设“四个国际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而此次上报国务院的只有其中的金融和航运两个中心,此间有分析人士认为,“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要相对虚一点,而“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就要实在不少,借助这两个中心的建设,上海有可能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甚至整体上更上一个台阶。
  在这两个中心之间,相比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至少在当下要更为靠谱一些:在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任何中国内地城市都很难有希望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另一方面,上海要成为金融中心,它的一个重要的比较优势就在于航运,在为航运服务的过程中发展金融,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考虑到上海的航运运输量虽然大,但是,相应的金融服务远远不够,这还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
上海:离国际航运中心有多远
上海及其周边港口
洋山港进出口图 数据来源:洋山保税区

洋山港进出口图 数据来源:洋山保税区

  从内河到外岛:深度是决定性力量
  跟其他港口城市一样,上海的港口也经历了一个从里到外的发展过程:先是黄浦江上的外滩,再是长江口的外高桥,现在是外海的洋山港。
  港口是为船舶服务的,船舶的需求会带动港口的变化:远洋运输,船越大越经济,而随着造船技术的进步,船越做越大,吃水也越来越深,相应地,也需要足够深的港口为之配套服务。
  由于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冲击平原上,上海缺乏天然深水良港。黄浦江下游航道大约6米多深,还需要不断疏浚,即使是第一代集装箱船,吃水也要8米深。现代的远洋船舶很难再到黄浦江内航行,所以只好向外寻觅现代化的港口基地。(在上海开埠之前,毗邻上海,位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今浏河——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元朝时,曾经决定用海上漕运替代运河漕运,这里是海上漕运的起始港。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也是从这里出发的。)
  外高桥港位于长江口,这里港深12.5米,可供第一代至第三代集装箱船停靠,而当下,已经出现了第六代集装箱船,第七代在也研制之中。
  “港口规划和设计第一要有远见,第二要跳出地域观念。”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港口设计专家瞿世民说。75岁的瞿是老资格的港口设计专家,他是最早提出建设洋山港的专家之一,其论文《建S形洋山港,创数千亿效益》曾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早在1980年代,他就把上海建港的目光投到了海上。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三个小时里,他多次为上海深水港建设因种种因素拖后而感叹。
  瞿先生说的“跳出地域观念”是上海赴海岛建港的一个隐痛:适合建港的海岛几乎都属于浙江(洋山港在行政区划上就隶属浙江,这里在清朝时曾归崇明县,作为长江防务的第一道防线,解放后又被划回浙江)。
  由于行政区划是个非常敏感的题目,这也成为上海建深水港的一个重大阻碍。“这需要大家都跳出自己的利益,最好由更高级别的部门来协调。”瞿世民说。
  尽管洋山港现在已经建成,但是,瞿先生并不满意。洋山港一方面岛小,堆货区域比较有限,发展临港工业更没有可能,另外,其吃水也不够深。
  由于巴拿马运河航道水深12.04米,苏伊士运河航道水深14.5米,但凡航线固定经过这两条运河的船只一般设计吃水都不超过这个深度,业内称为“巴拿马级船”和“苏伊士级船”。但是,造船技术日新月异,很快就有更大级别的“马六甲级船”问世,港口发展如果不能跟上,就又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瞿世民真正的心愿是到更远一些的衢山岛建港,衢山岛要远大过洋山港,而且水深达23.5米,是真正的深水良港。在他最初的提法里,洋山港只是衢山港大计划的一个小部分。
  1991年5月5日的《新闻报》曾摘发过瞿世民在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那条新闻稿这样写道:“瞿世民认为,上海迫切需要在临近地域建造自己的第三、第四代集装箱码头,这些码头只能建在岛上,又应离南汇的芦潮港近为宜,他认为最理想处是大衢山及大洋山。”
  从大港到强港
  不过,就算是上海拥有了衢山港,其吞吐量持续增长,它离一个强港还有相当大距离。“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靠的不光是硬件,还需要很多的软性服务。”曾在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供职的周先生对记者说。
  周先生所说的软服务包括:金融、保险、关税、检验检疫、临港产业、联运、物流、法律等等。而正是这些服务,将会带动一个地区从单纯的港口发展成为真正的大都市,无论是伦敦还是纽约,它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为港口提供的服务上,进而,这些服务可能会逐渐独立,并继续成长为脱离港口的巨大产业。
  正是这些软性的东西,决定了上海离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有多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