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四川交通上新的大台阶

2009-4-9 13:2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当前,四川交通正处于加快灾后公路恢复重建、加快发展步伐、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扩大投资、加快发展更加突出地放在首位,更加奋发有为地扩大我省交通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努力实现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12年上大台阶。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推进四川交通加快发展的信心

  认清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四川交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把各种困难问题估计得更充分,把各种应对之策准备得更周全,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握主动权。同时,更要坚定信心。四川交通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历史和实践经验表明,越是经济困难时期,越能体现出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反周期调节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为扩大交通投资、加快交通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省交通行业的经济技术基础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通过加快灾后公路恢复重建,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发展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规模都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为四川交通抢抓危中之机赢得了先机和主动。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把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百年大计,给予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把交通发展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大上交通,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的积极性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各类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看好四川交通投资市场的发展前景,争取投资机会,参与交通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为加快四川交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四川交通大建设大发展

  坚持以新的交通发展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和投资为总抓手,确立更加积极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大枢纽、大通道、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支撑,当好先行。

  建设大枢纽,加大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坚持以构建枢纽为纲,围绕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把成都建成中心枢纽,并形成省内分层次次中心枢纽体系,加快实施调整后的公路水运发展规划。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尽最大努力争取多上项目、快上项目、早日建成项目。争取到2012年,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公路水运交通枢纽初步形成,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大吨位集装箱码头初具规模,实现四川公路水运大发展。抓紧实施“千亿交通工程”,2008—2010年三年完成投资1300亿元,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为建设大枢纽奠定基础。

  建设大通道,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发展。加快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实施工作。以出川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快打通西北和东南方向出川通道,架设将西北客货流引入我省以及四川连接中亚、欧洲的新欧亚公路桥,形成连接北部湾、珠三角的东南出海大通道;加快打通北向和西南方向通道,连接中原、华北、华东地区以及环渤海和连云港等沿海港口,连通云南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加快打通东向和连接中部出川通道,服务成渝经济区发展,连接华中和长三角地区并出海。确保到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力争超过3800公里,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建成12条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实现成都与周边多数省市中心城市朝发夕至,形成北抵环渤海、东达长三角、南至珠三角和北部湾等经济区及出海港口的22小时公路交通圈。

  建设大港口,开启内河水运发展新篇章。充分运用内河水运资源调查成果,加强航道岸线资源保护,加快建设大吨位集装箱码头。到2012年,将泸宜乐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由2007年的5万标箱提高到150万标箱,并力争使建成和在建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适时启动南充港、广元港规划建设。争取提升长江川境段航道等级,嘉陵江川境段基本实现全江渠化。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以建设大港口为依托,加强港口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推动临港工业区、物流区规划的实施。加快岷江综合开发,努力将乐山港打造成为成都经济区内的航运港口,形成成都经岷江、长江至上海的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为成都经济区创造“港口地区”的区位优势。

  建设大路网,加快形成完善的公路路网结构。依托高速公路主骨架,以灾后公路恢复重建为重点,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快实施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规划。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提前完成重建任务。制定并实施全省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规划,提高通行能力和技术标准。重点支持积极性高、经济发展快、创新能力强的地区,新改建国省干线和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到2012年,基本完成7条干线公路出川通道和九寨、川东北、川南、川中、川西5条经济环线的改建;实现全省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由2008年的53%提高到8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到2010年完成农村公路“十一五”规划目标,支持部分市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断头公路建设规划,争取早日见到实效。

  建设大物流,拓展交通运输业发展领域。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发展现代交通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施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和市县两级公路运输站场布局规划,加强枢纽城市及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公路水路集疏运体系及货运场站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大力促进集装箱运输,加快小件快运网络建设,发展多式联运。运用现代物流理念、组织方式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运输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物流运输市场。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三、创新机制,攻坚克难,不断强化加快四川交通发展的活力

  创新高速公路和水运港口建设体制。树立更加开放的发展观念,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建设高速公路和水运港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完善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多元主体、市场运作的高速公路建设新体制,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省市联动、以市为主、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水运港口建设新体制。更加注重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更加注重吸引市场投资,以多个积极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推动高速公路和水运港口大发展。全面开放高速公路和水运港口投资市场,鼓励支持市州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发展高速公路和水运港口,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和水运港口。

  创新交通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通过BOT、BT、股份制等多种市场运作方式,更大规模和卓有成效地吸纳境内外社会资本。搭建交通融资平台,增强资本金筹措能力,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多渠道、多方式地扩大运用各类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创新融资方式,积极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和资本市场,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融资结构,着力构建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创新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交通重大项目滚动储备制度,加强部门、省市之间的协调配合,合力突破难点问题。坚持完善项目推进全过程、全因素管理责任制,细排计划,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实现精细管理,精确控制,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创新交通建设营运管理体制。创新高速公路建设营运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多元主体条件下管理模式。创新项目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强化业主意识,落实业主责任,规范业主行为,严格执行招投标等“四项制度”,严格规划执行,进一步开放设计市场,强化竞争和制衡机制,提高项目设计的技术经济水平。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工程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四、调整结构,推进转型,积极探索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新路子

  在发展方向上,向泛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紧贴全省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发展规划及开放合作战略,对外建设出省公路水运大通道,对内建设连接主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的交通大走廊,逐步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加强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衔接配套,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综合运输网络,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零换乘、无缝衔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

  在发展方式上,向行业创新、科技进步、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方向转变。加强交通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科技和政策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加强交通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交通行业人力资源保障体系。采取覆盖交通发展各个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

  在行业服务上,向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均衡化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转变。进一步强化交通发展为民、利民、便民的意识,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的公共服务功能,拓展行业服务的领域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使交通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行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完善交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维护交通运输正常秩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