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库区比较优势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2009-4-7 0:0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重庆“实施扩大内陆开放战略”,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新路子。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走内陆开放型经济道路”。三峡库区如何抓住东部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产业结构升级压力日益加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传导挤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行业性和地域性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机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更加主动争取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这既是一个战略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主动争取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三峡库区的现实所需。目前,三峡库区产业呈现四大特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迅速,但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中建筑业比例过大,工业占比不足;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没有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过高,经济作物、瓜果蔬菜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比例过低,粮食生产在种植业中仍占绝对优势地位;工业行业结构和地域分布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传统产业比重高,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是库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以使库区获得稀缺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加快库区自然资源开发;可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提高库区产业结构层次,解决库区面临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为库区工业化、城镇化注入新动力;还有利于解决库区就业问题,在缓解移民就业压力的同时,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当前,东部地区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这给包括三峡库区在内的欠发达地区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既具有较强的时限性,又有空间范围的选择性。据有关方面预测,国内东部地区这次产业转移估计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机遇稍纵即逝,如果坐失良机,库区就可能在未来发展与区域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必须充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突破思想观念桎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改革与创新主动把握东部产业转移的这次机遇。我们应主要致力于五个方面的突破: 
  第一,主动承接。充分发挥三峡库区在区位、自然资源、政策、生产要素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变被动承接为主动出击。三峡库区处于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之间的结合部,与我国东中部和沿海发达地区距离最近。近年来,库区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库区与我国东中部和沿海发达地区联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库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库区有丰富的具有较高开采价值的生物以及特色农产品资源,淡水及水能资源,天然气、岩盐、磷、锰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劳动力资源充足,具有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库区政策洼地优势明显,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库区产业发展、三峡移民后期扶持以及扶贫开发等多种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外部推力。一些生产要素使用成本低廉,平均地价不到浙江的20%,电价不到沿海地区的70%,天然气价仅相当于沿海地区的60%,劳动力成本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0%,颇具比较优势。 
  第二、重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主要是成本驱动型的制造业,库区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用水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等比较优势,决定了我们承接的主要是在东部地区已经进入成熟期和衰退阶段的纺织、服装、电子装配和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另一方面,三峡库区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特色农产品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以及围绕资源开发形成的食品、化工、建材、医药等相对优势产业,又决定了我们可以吸引东部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等的进入,大力承接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库区资源加工产业向高水平、纵深化发展。 
  第三、选择性承接。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三峡库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的要求,以引进要素为主,以发展适合内陆的外向型经济为主,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逐步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着重在开放型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旅游业等方面着力,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既要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更要注重引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创造条件,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催生出新的特色产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的载体作用。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要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工业园区规划,科学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工业园区,有针对性地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企业集群及产业集群;制定灵活的经营政策,大力推进园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改善园区发展环境。 
  第五、优化产业转移环境。从库区实际出发,多渠道筹集资金,因地制宜开展“宜居工程”、“畅通工程”、“森林工程”、“平安工程”、“健康工程”建设,打造和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坚实平台。重中之重是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