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竞争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2009-4-4 1:4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农产品流通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农业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随着以美国为源头的金融危机向我国漫延,国家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在当前扩内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双重背景下,搞活农产品流通已成当务之急 
  提到荷兰的花卉,也许人们并不陌生,荷兰的花卉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65%。其实,荷兰的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埃姆斯哈芬港还分别是欧洲水果、可可豆、水产品批发中心。一个面积只有4.1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何以成为欧洲农产品集散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其所依赖的就是高度发达的农产品流通。湖北的面积是荷兰的4.5倍,地理位置优越,农产品丰富。从农产品流通业入手,打造农业服务业发展支点,对促进农村经济转型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农产品流通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农业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
  当前,湖北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滞后。湖北农产品流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拥有一批不同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有7家进入了国家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项目。但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在追求数量扩张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提高质量的需要。有的选址不当,远离农产品生产地、消费地,或交通不便,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大多数市场设施缺乏,电子化交易、信息发布系统不全,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不配套,对许多农产品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周期性生产特征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影响很大,批发市场集散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湖北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装备落后,在大中城市要稍微好些,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包括县乡,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大多简陋陈旧,一些农贸市场场地狭小,在交通、仓储、信息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方面,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经营环境差,农产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时间过长,损耗过大,农产品供给跟不上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束缚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
  农产品流通主体发育缓慢。湖北农产品流通主体主要是个体商户、运销大户,经营方式落后,规模不大,实力偏弱,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限,交易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低,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断关系,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农民受益有限。农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覆盖率低,一家一户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如同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卖难问题突显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小。2008年湖北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77亿美元,其中出口为6.31亿美元,占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很低。近几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地区)如日本、美国、欧盟都在通过绿色壁垒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有些标准尽乎苛刻,湖北出口主要农产品如淡水虾仁、鱼、天然蜂蜜、水果罐头等出口受到很大压力。同时由于出口的农产品中,大多是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精加工产品不到10%,有“品”无“牌”,与国际市场需求现状差别过大,导致销售渠道不畅。
  农产品市场调节生产“失灵”。农产品流通理论上讲,在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内,应该是“买世界,卖世界”,它依托于全面、准确、快捷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湖北的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覆盖不广,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信息扩散速度不快,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基本处于盲目状态,市场调节生产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农产品流通效益低。湖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约3千家,农产品加工量占总产量比重低,多以鲜活农产品流通为主,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集中度不高,多数产品加工程度很低,有些农产品只是加了个外包装,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没有得到实际提升,价格低,体积大,损耗多,运输、仓储成本高,农产品营销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企业自主经营与政府适度调节相结合,产地市场、销地市场和集散市场协调布局,最终形成竞争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主要产区和集散地,分层次抓好一批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专业性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培育一批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出省主干线周边大型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产地批发市场为核心、专供出口农产品交易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农产品物流园区,集农产品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和检验检测系统、简单加工分类分级、市场配送于一体,使农产品采收季节有人采购,农产品生产淡季有人出售,保证农产品均匀供应,调剂余缺,保障市场稳定。同时,通过加工、包装,可以提升农产品价值,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最大化。
  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鼓励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积极推行农产品“衔接基地、连锁配送、全程控制”模式,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引导和鼓励连锁经营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以农产品流通发展带动湖北农业的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提升农业竞争力。
  健全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
  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平台和商务网络平台,发布世界各国和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与供应信息、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农产品主产区的气象信息、主要经销商信息、重要农产品产量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以及预测走向等,强化信息引导生产功能和沟通产销衔接功能,让农民下种时心中有数,产成品适销对路,能够顺利出售,能够卖个好的价格,得到更多的实惠,实现农民的增收。
  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支持从事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扶持湖北省内中国农业产业化和湖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扩大购销规模。同时,以大企业为依托,打造湖北农产品“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升湖北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开拓国内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把湖北名优农产品资源优势变成市场竞争优势。
  加快农产品流通开放。加大农产品流通项目招商引资,着重引进跨国物流公司、世界知名农业加工企业和国内大型农产品经营企业落户湖北,促进生产要素快速聚集,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和技术改造等多种方式,吸引外国资本参股省内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或直接从事农产品流通,改善农产品交易和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提升湖北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对欧盟、日本、美国等主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搞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控,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湖北农业对国际市场对接,为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