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窑洞的路

2009-4-30 22: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果在陕西的任何一处问起,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大多数人首先都会想到交通。 
  的确,自“十一五”以来,陕西公路交通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2007年年底,伴随着永咸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2000公里,在西部省份中位居第一。与之呼应的,是农村公路的发展。 
  20 0 6年以来,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9万公里,是“十五”期间新改建总里程的3倍多。到去年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7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到95%和70%,建制村通达率达到86%,这两项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群众打底子, 
  交通部门铺面子” 
  “陕西是个农业大省,在全省3700多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70%以上。”陕西省公路局局长王平说,“农村公路事关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是陕西构建和谐社会,实施西部强省战略的基石。”陕西省交通部门高点定位,以中部地区的标准全面规划和组织农村公路工作,提出“十一五”实现全省100%的乡(镇)通沥青路,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的建设目标。 
  加快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撑。然而,陕西复杂的地理、地势,使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巨大,有限的地方财政如何来应对如此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陕西交通部门的决策者们进行了深思——广开思路,调动各方力量,多元筹措,这是陕西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问题的唯一出路。2006年5月,陕西在全国率先与交通部签订了部省共建协议。省委、省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省政府实施的八大民生工程,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掀起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热潮。 
  “2 0 0 6年年初,我们公布了《陕西省加快通村沥青路(水泥路)建设的公告》,出台了‘群众打底子,交通部门铺面子’的政策,这个政策迅速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王平局长说,“有些市县领导在公告上批示,抢抓通村公路建设的好机遇、好政策,有些村镇早早就修好路基等着政府铺路面。”据统计,三年来,陕西各市县财政累计投入达150亿元。例如,榆林市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三年落实配套资金超过10亿元。 
  “高速公路可以贷款修建,那农村公路也可以。”2006年,陕西省交通厅以养路费为抵押,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 0亿元,初步解决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省补资金不足问题。同时,确定了水泥路每公里15万元、沥青路每公里10万至12万元的通村公路建设资金补助标准,这一补助标准当时在全国是最高的。针对县乡沥青路改造、部省共建通村公路工程实施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陕西省交通厅又将全省县乡沥青路改造工程补助标准由原来的关中地区每公里24万元、陕南陕北地区每公里28万元,分别提高到35万元和40万元;将部省共建通村公路工程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水泥路每公里15万元、沥青路每公里10万至12万元分别提高到20万元和15万元。 
  “包抓帮扶,捆绑投入” 
  在通村公路建设中,陕西省积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鼓励群众投工投劳或自愿捐资修建通村公路。汉中市西乡县桑元镇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在全镇范围内筹措资金380多万元,硬化通村公路35.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咸阳市三原县陂西镇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等不同层次的会议,研究讨论筹资事项,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王平说:“修建农村公路必须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项目确定自下而上、资金补助自上而下。”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投入较多。陕西省各级地方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因势利导,整合多个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解决村道建设问题。户县蒋村镇青三村、五凤村采取“包抓帮扶,捆绑投入”的办法,共整合各项涉农资金20万元,完成了两个村3公里通村路建设。在规划方面,陕西公路交通部门根据各地地理条件、交通需求、资金供给实际,科学确定建设项目,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坚持技术标准“多样化”,不搞“一刀切”。 
  “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投资融资机制,让陕西真正形成了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体制,促使农村公路建设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让陕西农村公路加快发展的底气十足。根据新的交通发展规划,到2012年,陕西计划安排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达6.5万公里,总投资约320亿元,以全面提高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达质量。 
  质量问题“零容忍” 
  去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陕西省交通厅根据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制定下发了《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决定自当年4月至2011年3月,分组织动员、具体实施、总结评比三个阶段,针对2008年至2010年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危桥改造、渡改桥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质量年活动。 
  陕西省交通厅厅长曹森指出,这是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他要求各级公路交通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策划,科学组织,务必取得实效。 
  “农村公路建设成败在质量。”王平局长说,“农村公路的质量事关行业的发展形象,一条路的质量问题对于这条路或这个村就是100%的问题,而且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大,甚至会全面否定我们为之奋斗的成绩,破坏我们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要一直牢固树立农村公路质量100%合格的目标理念和质量问题‘零容忍’态度,确保干一条,成一条,让群众满意一条。” 
  三年来,为了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陕西省公路交通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在不同施工阶段,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对工程质量进行实地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针对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陕西省公路交通部门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自检、专业抽检、法人管理、社会监理、设计监控、政府监督、行业监管、群众参与”的“八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体系中,群众监督成为质量保证的有力手段。 
  “一票否决”与“秋后算账” 
  为了全方位地控制质量,陕西还建立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举报制度,省公路局及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均设立农村公路质量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并通过电台、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此外,他们还建立农村公路工作视察制度,广泛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公路各项工作进行视察,多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 
  如今,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已被纳入陕西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作为一项全年工作成绩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陕西省还出台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行业监管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心不强的个人进行问责和责任追究,用曹森厅长的话来说,就是质量问题一定要“秋后算账”。据了解,2008年,全省有3个县由于通村公路质量问题被全省通报,其辖区内农村公路计划被暂停下达,补助资金停止拨付;有两名县交通局局长因质量问题被免职。 
  去年上半年,针对农村公路的安全问题,陕西省公路局要求必须把排防护工程、安保工程、安全警示标志建设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新建项目要从设计入手,安保工程必须进入设计,未进入设计的不得开工建设。对建成的县、乡公路,陕西省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解决安保问题。对通村公路的防撞墙、防撞墩、警示桩、减速带等设施,都提出了硬性要求。 
  “在农村公路里程的迅速增长中,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曹森厅长说,“现阶段对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质量标准、服务功能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工程本身结实耐用,不出质量问题,还体现在对增强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性上,要求更加注重排水防护设施的配套完善,注重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和绿化美化。” 
  正是因为把“修好路”和“多修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三年来,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断攀升,质量抽查单点合格率达91%以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