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作业模式移植安哥拉

2009-4-30 11:0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批为数约20艘海港作业的香港趸船,近期成为非洲安哥拉外贸口岸──罗安达港(LUANDA)的「宠儿」,成为该港有史以来海上中流作业的主要装卸运输工具,并将港式独特的运输模式移植至西非海岸。 
据本地海港作业运输的航商表示,自07年以来,内地浙江的中资买家,透过香港的中介商与本地从事海港作业并拥有货柜趸船的船主联系,购入首批载重2000至4000吨的二手趸船和一批配套的拖轮,买家购入该批运输工具,是将之远运去西非安哥拉罗安达港,以便在该港海湾内发展港式的中流作业,以纾缓罗安达港日渐而难以解决的挤塞问题。 
20艘大趸船售往西非 
本报记者从多位出售趸船的船主得悉,中资买家先后三次在港收购趸船与拖轮,总数约20艘大型趸船和5至6艘大马力的拖轮。然后再用散货船运往西非,而中资买家挑选的趸船质量要求也亦愈来愈高,特别看中4000载重吨,投产2、3年的趸船,认为机件新,操作便利、设施先进。 
据一位郭姓船主称,这些先进趸船多数在内地珠三角洲地区小型船厂制造,技术要求与规格完全符合本港中流作业所需,每船至少可装载四至五百标箱,并配吊重40吨的吊机,新船造价一艘逾千万港元。他拒绝透露买价,但表示成交价合理。 
适合港口基建不足装卸 
据了解,安哥拉盛产石油,海上、陆地蕴藏石油储量在125亿桶。近年,中国的石油企业已到该国协助开采,大量基建项目动工兴建,物资源源不断运到港口,由于码头设施与管理落后,装卸作业远远追不上需要,导致港口出现严重挤塞,不少到港的船舶须在锚地等候个把月时间,造成经济上不少损失。 
本地船主认为,港式中流作业具有多种特色与优点,特别适合港口基建不足情况下的短期装卸需要,有多、快、好、省的功能,趸船与拖轮可以解决一部分挤塞的难题。 
展航船运负责人蔡剑雷则表示,本地中流作业近数年一直呈现萎缩,除了有邻近港口争夺内河货源因素外,大码头分流一部分中流作业的货源,令海港作业的趸船、拖轮有过剩的现象。他指出,处于目前航运业低潮时间,有中资买家肯收购二手趸船,不失为一条出路,减少运力浪费,船主及时回收资金,蓄势待发。 
据港口发展局的货柜吞吐量统计数字显示,由04年至08年的近五年来,本港包括中流作业在内的葵青区码头之外的货柜吞吐量是年均750万箱,但表现是跌势不止,平均净跌箱量在42.6万箱,年均跌幅在5.4%。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