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外贸三难:订单缩水贸易壁垒收款风险

2009-4-29 13: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昨日,105届广交会二期宣告结束。至此,本届交易会展期已经进行了三分之二,业内人士也探出了大致的“水温”。根据记者连日来的观察,展馆内人气如常,大部分参展商的评价都是:“还不错呀!”“与往届差不多吧!”   根据广交会主办方的统计,截至4月27日,到会客商人数为132591人,比上届同期的138586人下降了4.3%。但欧洲客商减少明显,下降了25.7%,美国客商也下降了8.8%。
  也有不少参展商反映,有诚意的客商、有价值的订单并没减少。深圳东拓有限公司的朱燕就告诉记者:“客人是少了,但他们既然来了,就是诚心来做生意的。我们不在乎下单的有多少,在乎的是订单的质量,是不是有好的价格、足够的量。”
  但广东交易团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达了一定的担忧。他说:“从企业的反映来判断形势趋向乐观还为时过早。企业感觉良好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原先的期望过低,二是部分新兴市场的兴起多少弥补了传统市场下跌的缺口。”
  而对于本届广交会上的热点话题———“出口企业转内销”,很多企业却反应冷淡,一位参展商更用了“远水救不了近火”来形容目前的内销市场。
  如果说内销尚无法担当起“救市大任”,对广大外贸企业来说,他们更担忧的是,一些此前存在的“隐患”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紧逼之下,表现得愈发明显。
  第一难:订单“缩水”外贸企业“吃不饱”
  “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为短单、大单改为小单。”在广交会举行的一期新闻发布会上,广交会新闻发言人慕新海说。
  记者发现,这一现象在二期表现得更为明显。
  新江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晖说:“老客户一般都会下单,但可能原先打算买100元的东西,现在只买50元钱。”
  “订单都很碎,欧美客人少,中东客户一次就要几百件,你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广东潮流集团总经理邱陶辉说。
  压价厉害,更令企业头疼。一位参展商无奈地说:“其实他们的消费需求还在的,一个俄罗斯客户就开了个大单,但卢布贬值太厉害了,我已经让利20%了,他们还无法接受,这生意也谈不成了。”
  但为了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营,很多参展商仍不得不接下这些规模小、利润又低的“鸡肋”订单。广州市银凌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李向东苦笑着说:“客户也困难,他们说你不便宜点卖给我,下届交易会你就见不到我了。只能有多少做多少,稍微亏一点也就算了。”
  广东交易团人士分析说:“可能从短时间看,企业会接到不少单,表现出一种短期繁荣。但要注意,这些小单短单,也就是所谓的‘补仓单’,跟往届广交会上企业接一单可以做大半年的情况是根本不可比的。做完手头上的一两个月的短单,下届广交会在10月份,那么六、七、八月企业怎么办?我们不宜过早乐观。”
  第二难:贸易壁垒频繁有“证书”才有“通行证”
  就在几天前,商务部、质检总局在广交会上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广交会参展企业免费发放《重点轻工产品出口质量安全手册》,并委托专家解读了即将生效的《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
  相对于现行的88/378/EEC指令,该指令在物理和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气性能、卫生、警告标志等方面均作出了新要求。预计将于5月或6月生效。
  在这方面,玩具业可谓处于“多事之秋”。去年11月,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规定对美出口的儿童产品须实行强制性第三方检测,今年1月23日,印度又以“有毒物质”为由单方面禁止进口我国玩具。虽然3月2日印度政府发表通告说,允许获得全球安全机构认证的中国玩具进入印度市场,禁令虽然取消了,但门槛却提高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意图依然明显。
  广东骅威玩具工艺有限公司的国际贸易部经理林伟集说:“贸易壁垒太多了。我们也只能尽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做足认证准备工作来应对。”
  在本届展会上,不少参展企业也是“全副武装”,记者发现,很多参展企业将其获得的国际认证证书放大,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欧盟安全标志CE、瑞士的SGS、美国安全检测UL,德国的TUV……琳琅满目,可谓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金融海啸愈演愈烈,不少国家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提高了技术壁垒,采购商更愿意把订单交给信誉好、质量过关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因为一旦他们采购的玩具在本国过不了关或者因质量问题被退回,将得不偿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各种认证就是产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对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林伟集说,他们公司这两天还承接了不少同行的订单,就是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认证,博得了客户的信赖。
  第三难:“国际老赖”多了追款劳心劳力
  在展馆内各交易团办公室的门上,贴着这样一张告示:“关于提醒企业关注境外采购商的通知”。
  上面写道:“近日有企业反映美国克拉克公司以申请破产的方式恶意逃避债务,导致国内多家贷款公司贷款无法追回。……据悉,该公司将参加本届广交会,请提醒本交易团企业关注该采购商,注意风险防范。”
  一名参展商感慨道,大会贴出这样的告示,也暗示着金融危机下的国际贸易市场确实已经是一派“山雨欲来”的架势。
  在金融危机的紧逼之下,“赖账”“赖单”已经不再是少数信誉较差的国外进口商的专属行为。从上两届广交会开始,陆续有参展企业反映,某些国际买家下了订单却不提货,令企业损失惨重。
  “货物运到码头了,对方却拖上三两个月,就是不来提货,也不付款,逼着你降价。如果过了规定时间,货物就会被码头直接拍卖掉。这种情况下,你能怎么办?”深圳东拓有限公司的朱燕说。
  据权威机构对国内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的遭遇,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已超过50%。
  而信用证(L/C)结算方式也已经“靠不住”。一来是随着金融海啸的席卷,企业担心万一银行出现问题,信用证就等于废纸一张;二来办信用证的高昂费用,也很容易被本已对价格皱眉头的客商拒绝。
  也有很多企业选择了T/T(电汇)的方式,可以在出货前要求买方预付20%~30%不等的预付款或订金。但一旦碰上真正的“老赖”,也意味着剩下的货款部分照样打了“水漂”。
  朱燕无奈地说,他们只能谨慎挑选客户,尽量避免“踩雷”。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