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挑战 加快太原发展

2009-4-27 19: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加大投资保增长,以人为本保民生,构建和谐保稳定……在昨日开幕的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1.4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具体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
  导向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继续保持下降,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等安全生产指标严格控制在省核定的控制目标之内。
  ●培育“绿色百强”企业
  全面加速我市已经确定的产业、城乡、生态、民生等方面的优质项目群建设。在原有基础上,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培育出100个产值在10亿元至100亿元以上的“绿色百强”企业。
  加大对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用足国家支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生态建设等财税金融政策,以税收减免、信贷倾斜等措施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铁路装备制造新基地
  突出抓好210个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达产,培育载重汽车及零部件、煤机成套设备、铁路装备、风力发电装备、清洁能源、镁及镁合金等六大产业集群。着力加快建设铁路装备工业园,打造全国重要的铁路装备制造新基地。
  ●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8%
  围绕农民增收,重点发展一批都市型绿色农业项目,新建5个万间绿色日光节能温室群,形成我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核心区。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高标准建设1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突出抓好健康养殖业,建设规模养殖园区20个。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595亿元、增长8%。
  ●建设大型农资批发市场
  加快发展以产品设计、研发、人力资源、金融、咨询、外包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物业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培育一批具有完备物流配送体系的企业,发展为现代物流业配套的城市设施。加大农村市场建设投入,建设3至5个大型农资、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晋祠、蒙山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动车开通创造的机遇,构建与京、津、冀双向交流、良性互动的大旅游区发展格局。
  ●推动经济园区“二次创业”
  推动各个经济园区“二次创业”。高新区要着力建设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科技园区。经济区要大力提升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民营区要加快工业新区和城东民营现代物流区建设步伐。不锈钢产业园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重点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组建小额贷款公司
  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千户小企业孵化工程、成长性中小企业扶持工程和骨干企业培育三大工程建设。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
  ●建设八大功能区
  围绕西山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区,汾东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区,城东民营现代物流区,北部不锈钢生态工业区,古交新型煤化工及工补农示范区,清徐汾河高效观光农业区,阳曲新型工业承接区和娄烦生态旅游经济区八大功能区的定位,打破行政区划,完善功能区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快谋划和筛选一批新上项目。
  ●加快建设西山湿地
  全面启动并加快西山地区企业搬迁步伐,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功能规划以及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关停。加快长风西大街打通、西山货运专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太原铁路装备工业园以及物流、文化创意等接替产业发展。实施西山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推进以万亩稻田为重点的西山湿地建设。完成西环高速两侧、万亩生态园二期和蒙山绿化等一批绿化工程。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西山地区建设成为生态环保、绿色宜居、人地和谐、山川秀美的现代化新城区。
  ●改造提档66条小街巷
  高质量建设好103项重点工程。抓好滨河东西路南北延、旧晋祠路改造等主次干道的新建、改造,完成祥云桥等5座桥梁及2个高速互通立交桥的建设。打通府东街、千峰北路等断头路,对66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提档。
  集中供热扩网1000万平方米,自来水表改造5万户,天然气置换20万户。加快3个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提高中水回用率。
  全力支持山西大医院等省城重点工程建设。编制完成综合交通规划。做好尖草坪—小店—榆次轨道交通线的规划设计等工作。
  优化公交线网,适当扩大出租车规模。
  ●发展农村新能源
  加快太古路改造、西山旅游及防火循环公路一期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县乡公路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公路安全保障与危桥改造三项工程。注重发展秸秆气化站和太阳能等农村新能源。
  做好“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及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
  ●再关闭重组煤矿80座
  对能耗3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能源审计。对列入省、市重点节能规划的22个项目,要加快进度,争取年内完工。年内全面完成重点行业20个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组织实施好城市污水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支持清徐、古交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新建建筑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    今年再关闭重组煤矿80座。全面完成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压减矿山25%。
  ●中心区建设100个小游园
  积极推进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及修复保护,汾河两侧3公里范围内实现废水“零排放”。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保证完成省定任务。严格落实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完善环城林带提档增绿工程,造林20万亩。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重点抓好学府公园等39项园林绿化工程。加速推进中心区100个小游园建设。高标准完成汾河公园二期南延等续建工程,启动太山植物园、动物园周边整治等项目。着手对晋阳湖实施整治。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净增0.5平方米。
  ●整合优待救助政策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服务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对下岗失业者和农民工进行特别培训。
  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被征地农民都要按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低保救助、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整合优抚抚恤、救灾救济、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社会福利等优待救助政策,全力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拉动住房消费
  出台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拉动住房消费。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10万平方米,竣工1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开复工19.5万平方米,竣工1.1万平方米。
  ●校校有标准操场
  重点改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学校及农村学校,基本完成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实施“校校有标准操场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形成优势专业群。加快太原大学、太原师专建设进程,提高市属高职高专办学实力。
  ●简化医疗报销程序
  组织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将8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方便市民就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人以上,参合率95%以上,简化报销程序,提高报销比例。
  ●启动果蔬市场准入制
  加强粮、油、蛋、肉等重要生活消费品的储备管理,维护市场秩序,保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实施农产品“放心工程”,加强农产品、畜产品检测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三大体系建设。依法启动蔬菜、果品市场准入制度。
  ●壮大五大文化产业集团
  扎实做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开建府城城墙遗址公园等五个重点项目。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壮大文广、演艺、太原日报报业、高新区创意产业、新晋商联盟文化传播“五大文化产业集团”,打造清徐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民营资本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东方明珠湖滨广场、太原美术馆、博物馆、北齐徐显秀壁画馆建设。新建、改扩建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办好2009年晋商文化艺术周。深入实施文化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和谐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体市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力争尽快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重组15户破产企业
  完成15户破产企业破产终结和企业重组。对已基本完成改制的企业进行 “回头看”,确保改制规范完善。坚持搬迁改造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国有资本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重点培育和发展重型汽车、锅炉制造、铝材深加工、煤炭深加工、光电子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公务消费压缩15%以上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事业单位布局,继续推进事业单位试点改革。
  加大财政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坚持财政增量向社会事业、民生事业、困难群众生活领域倾斜。厉行节约行政成本,坚决压缩公务消费,会议费、接待费、购车费等在近三年平均水平基础上压缩15%以上。
  ●申请专利4000件以上
  开展“民生科技促进年”活动,研发和应用一批能够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市专利申请量4000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占30%以上。经省鉴定的科技成果突破10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力争再次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
  ●推进太原经济圈建设
  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积极引进符合绿色转型要求的东部转移项目。重点抓好项目对接、签约项目履约和千万美元以上项目的审批与跟踪服务。
  积极推进太原经济圈建设,加快汾东新区建设,在旅游、交通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