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航运中心可取代香港? (下)

2009-4-25 10:1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香港吸引船东、船舶管理人来港落户不是靠船舶注册,而是优良的营商环境。除了银行服务、英语水平、签证方便等优势之外,另举三例: 
香港具有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制,香港的政府服务比上海更加简便、高效和专业,而上海又比香港多出许多政府管理部门和繁琐的制度、规章,以及行内皆知但不能明言的「潜规则」。另外,上海比香港多很多的各种资质、资格门坎。在上海营业,光应付这些政府部门、资质或资格审查,就会消耗大量的企业资源。 
香港有一个规格相当高的航运发展局,由业界精英及政府官员组成,其职责是向政府提出发展香港航运服务的措施和计划,协助政府推广香港的全面航运服务。这个高层专责咨询组织为加强香港航运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起了很好的作用。尽管上海也有一个国际航运办公室,但却是在港口管理局(已与交通运输局合并)下设立的一个办公室,在职权、人力资源、经费以及与业界的沟通上都十分有限。 
租船合同香港占优 
租船合同中经常采用的条款是:「适用英国法,伦敦或香港仲裁」,上海不仅司法体系与传统的英美法系海商法不同,在仲裁员的资格问题上,内地也不如香港更具操作性和灵活性。香港仲裁员的公正性、专业性和职业道德为业界公认,所以哪里怕是同属内地的船东和租船人互相订立租船合同时,也往往选择在香港或伦敦仲裁。尽管上海颇有一些优秀的海事仲裁人才,但还是将仲裁庭看作「第二法庭」,将仲裁员视为「第二法官」,仲裁制度的僵硬死板,将许多仲裁案子推给了伦敦和香港。 
港人有与生俱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所以从高端的银行业到低端的各种海事服务公司,纷纷在上海设立分支或合资机构。由于上海将近半个世纪脱离了世界金融体系,当地高等院校又不能适应船舶金融实务的需求,船舶金融人才在上海可谓凤毛麟角。受到内地银行和外汇制度的限制,多数外资银行无法向当地船东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而香港的银行灵活性超过了美日欧银行,他们往往会利用香港的基地向上海的分支机构提供支持,在夹缝中创造生意。随著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的银行制度将逐步与香港接轨,外汇管制将逐步放松,香港金融机构在上海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港做内地分保业务 
根据内地法律和保险业的相关规定,境外保险公司无法承接国内五星红旗船舶的财产险业务,也不能直接承接船舶保赔险业务。但港人又一次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替内地保险公司做分保业务。凭借著与英国保险市场长期形成的业务关系和语言上的双向优势,香港保险服务业在内地船舶分保市场上可以说是独占鳌头。哪里怕老牌的英国保险公司或保赔协会也是聘请了港人才能在中国内地开展此项业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