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经济”乍现一抹春色

2009-4-24 12:2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以外向型为主的港口经济遭遇强劲“寒流”。得名于山、崛起于港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也不例外,港口经济一度陷入低谷。    但他们抢抓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机遇,准确审视时势,巧妙应对,悄然跃出低谷。今年第一季度,岚山港吞吐量达到了1037.2万吨,同比增长7%,创季度生产最高纪录;岚山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69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23.42%。 
  临港工业企业应对危机信心大增。年初,岚山18家民营企业联合倡议“面对危机不仅不减员还要增员”,新招聘工人3200多名。 
  沉甸甸的命题 
  对于金融危机,岚山港总经理尚金瑞有深刻体会:去年上半年岚山港每个月平均停靠5万吨以上外轮24.6条,到了下半年每个月平均仅停靠17.3条,有时半个月停靠不了一条船。 
  岚山港装卸工人李现也有切身体验:2008年上半年,船来船往,港口货物吞吐量激增,工人们也一直忙个不停;下半年,虽然“小船”来往频繁,但5万吨以上外轮数量锐减,工人变得清闲起来。 
  据岚山港提供的数据表明,去年完成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700万吨,比2007年增长了400万吨,增幅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港口吞吐量的急转直下,实体经济遭受巨大冲击。金融危机,一道沉甸甸的命题摆在了岚山港口经济面前。 
  岚山人的“环境论”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越是在挑战大、困难多、经济形势严峻的关键时期,发展环境越显重要。”岚山区委书记高杰自有一番“环境论”。 
  总投资1.5亿元的华浙钢棒项目,是岚山引进的一个钢铁产业配套项目,项目落地的关键时期恰逢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华浙钢棒项目负责人韩金顺,是一名来自浙江省杭州市的客商。在项目落地前,韩金顺曾忧心忡忡:担心与周边村居、相关单位相处不和谐,进而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正常推进。 
  就在韩金顺忧虑之时,岚山区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已悄然入村。他们采取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户代表会议等形式,走访了项目附近的村居和相关单位,通过发放民意调查表、征询临边群众意见,及时排查化解了多个稳定隐患。华浙钢棒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 
  韩金顺由衷感慨:“应对金融危机,政府身影始终陪伴企业左右,增强信心、解决困难。在困难面前,政府办事效率提高了,服务想在了企业前。” 
  据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早在去年危机刚刚来临之际,岚山就完成了新一轮行政收费事项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收费项目分别压减22%和24%,为企业发展营造最好的环境。 
  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融资系统。为此,岚山区委、区政府组织银行、企业双方召开了银企洽谈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通过银企对接,推动金融与政府、企业相约,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银企双方合作不减。去年以来,该区协议新增贷款12.44亿元。 
  “舍”与“得”的思辨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与“得”之间,常常透着大智慧。 
  在岚山区的民营企业鲁圣集团采访,董事长郑淑胜的一番“小气与大气”论让人耳目一新。 
  说“小气”,是因为郑淑胜经常是一张面巾纸要作两次用,这显然与他的“身份地位”不相称;说“大气”,是因为在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引用上,他毫不吝啬,屡屡大手笔,敢于投入、舍得投入。 
  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的大形势下,敢于舍得大投入用于科技攻关,就意味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否会物有所值,付出是否总会有回报? 
  郑淑胜说,作为一家以生产电力器材、电气设备为主的企业,只有舍得大手笔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据他介绍,仅去年第四季度集团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就多达800余万元,去年该集团又有3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至今已有6项国家专利。 
  鲁圣的“大作为”是有底气的,也受益于当地政府的激励。岚山区明确规定,区财政预算优先保证科技经费的安排,新出台的《岚山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明文规定每年安排科技创新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奖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岚山区发展行业研发中心6家、研发基地10个,有63家企业新上产业项目,36家企业实施了技改项目,实现投资21.4亿元、增长21.8%。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