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苍山实施“突破战略”助推发展新突破

2009-4-21 22:0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3月17日,山东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连承敏到苍山调研时指出,“苍山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突破发展。”一时间,一幕幕以发展为主题的生活剧在苍山大地上演。今天的苍山,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工农、城乡联动科学发展的模式焕发出无限的活力,推动了苍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突破,思路创新迸活力 
    实施“突破苍山”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对苍山的殷切希望,也是苍山120万人民的深切期盼,为苍山的发展带来了最现实、最重要的一次机遇。苍山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参加的“突破苍山”誓师大会,围绕苍山能不能率先突破、如何率先突破,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高度统一到“咬紧牙关求突破、抢抓机遇谋发展”上来,把多年盼富思变的强烈愿望转化成突破崛起的强大动力。 
    “突破苍山”战略,使苍山由落后跃升为先进,需要有豪情壮志和实干精神,更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该县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分析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新农村建设为主战场,以工业大项目建设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全县经济发展一年一个新突破,三年一个大跨越,五年进入全市第一方阵”的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实行县级领导八条工作专线,层层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出实招、动真格,严考核、重落实,确保了“突破苍山”战略的顺利实施。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3亿元,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5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亿元,增长23.8%;地方财政收入3.07亿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5301元,增长14.3%。 
    突破,激活发展全盘棋 
    “突破苍山”,工业突破是重中之重。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狠抓大项目建设,培育大产业、大企业,形成特色,扩大规模,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去年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6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31个项目竣工投产。荣庆物流中心、中钢集团山东矿业等7个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调度项目。总投资11.2亿元的中钢集团铁矿综合开发探矿井已开挖170米、投资4亿元的宝华肥业二期40万吨生产线土建工程已全面竣工、投资9500万元的翔地制管项目正开足马力生产……小企业—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成长轨迹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以矿产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经济开发区、东部民营工业园、西部矿产开采加工区“三大经济板块”产业聚集力初步显现。去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0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5.2亿元,同比增长44%。纳税过2000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 
    “‘突破苍山’,新农村建设是主战场,也是苍山突破崛起的最大亮点。”谈到“突破苍山”战略,县委书记张闻宇信心十足。该县按照“南部提升、北部开发”的原则,完善提升山东苍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到目前,共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企业386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0家、农民合作组织1250家,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80万亩,蔬菜收获面积99万亩,实现产值39.7亿元。以尚岩会宝山生态产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北部山区综合开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突破苍山”,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切入点。该县投资2.14亿元,重点实施了“一河两水七路”十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目前东泇河景区已成为苍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投资1.2亿元、全长13.9公里的206国道县城到汤庄段的拓宽改造,“楚韵汉风”风格初步显现,成为苍山的一条迎宾路、景观带。 通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90万平方米。 
    “突破苍山”,打造服务业品牌和提升改造传统市场是重点。总投资1.6亿元的荣庆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9000万元,荣庆物流、北方物流、鲁南蔬菜产业有限公司等4家物流企业被列为市级服务业重点企业。其中,荣庆物流被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评为中国冷链物流第一供应商,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食品运输”任务,受到奥组委的表彰。该县着眼于全县的统一规划,对城区市场和农村市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围绕“一网两平台”积极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鲁南、南菜园等省、市龙头企业,投资3500万元对鲁南、南苑等蔬菜交易市场进行扩建改造,进一步提高市场档次和服务水平,全县形成了健全的市场体系,呈现出“渠通四海、菜销天下”的良好局面。 
    突破,谱写和谐新篇章 
    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突破苍山”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看病难,一度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此,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推动、规范运作、配套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扩大新农合的受益面,大大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自200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试点县以来,该县参合人数逐年上升,2008年参合人数达到92.9万人,参合率达90%。该县结合城市建设,重点实施房地产“三大组团”、“三大配套”和清水湾小区、百合花园等四个旧城改造项目,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启动廉租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该县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通过建立城乡自救基地、发展劳服企业、推动企业用工报告制度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形式安置,促使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该县还及时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并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失业、养老保险金代缴和档案代管,确保失业、退休金按时发放,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姜海涛 姜建军)(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