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造机:沪东重机的理想

2009-4-20 23: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1958年成立至今,已然度过半百岁月的沪东重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重机”)已成为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开发能力最强的“老大哥 ”,其产品占据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它也是我国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生产和研发基地。2008年,沪东重机的销售目标是33.8亿元,实现 173万马力(约12.72千瓦)的生产量;预计到2010年,产量将达到200万马力(约14.7千瓦)。 
 沪东重机属于离散型的重大装备制造业,特点是:投资成本高、产品技术门槛高、生产复杂。而柴油机制造行业的技术比较复杂。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层最为关心两大内容:一是提高主产品的生产效率,二是提高管理效率。如何通过IT技术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IT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一步一步渐进式地向前推进。”沪东重机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大保解释,信息化建设要做到“水到渠成”,业务不断发展、IT不断跟进。

  放弃“休克疗法”

  “信息化不在于快慢,关键是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逐个项目地向着目标迈进。”李大保认为,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引进成套的ERP软件,是一种“休克疗法”,因为这对企业管理和文化的冲击太大,不容易被大家接受。沪东重机虽然没有完整的ERP系统,但是IT对业务的支撑是全面而有力的,目前其信息系统都是针对业务需求逐个实施的。

  沪东重机每年有大量的零部件需要进出口,与海关的业务联系非常频繁。传统报关每票需要2~3天,有的甚至需要7天才能完成; 而电子报关则只需要半小时,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正是在大量进出口件业务的驱动下,沪东重机实施了电子报关,与上海海关的电子口岸平台实现了对接。

  电子报关做完之后,它对IT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因为与海关的电子口岸平台对接,需要前端的物流系统必须要管得清楚。在这种驱动下,沪东重机自己开发了物流系统。由于电子报关系统对企业的进口额、出口额都没有进行管理,这又对财务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沪东重机将物流系统与财务系统集成。之后他们又发现,通关时经常遇到零部件索赔、报废等情况,这又要求物流系统与上游的设计清单(BOM)集成。

  “这样一步步走下来,各个环节都是水到渠成的,不至于产生‘如果不失败就成功、如果失败就死亡’的局面。”李大保说,“信息化工作更多的是做业务研究,研究业务如何通过IT支撑而获得发展和创新。这才是企业IT人员应关注的重点,这样做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业务部门当“老大”

  李大保对IT人员的要求是:必须懂业务,软件开发的技术则不需要掌握太多。“IT人员能不能跟业务人员坐在一起,把问题谈透、谈通?IT人员能不能把项目需求书、方案设计书和分析报告写好?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李大保说,沪东重机做IT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需求写得很明白,不像有些企业那样让 IT公司帮助甲方来梳理业务流程、制定规章制度。

  “真正的IT技术是可以花钱买来的,但是根据企业文化的特点,将IT与业务融合却是买不来的。”有些人认为,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来诊断。李大保对此不予苟同,“你根本不能完全依靠咨询公司,一是因为咨询公司性价比不高; 二是因为咨询师并不能够真正‘懂’你,不在企业中任职就不能真正了解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就不能真正读懂企业的业务”。

  李大保认为,要保证IT项目成功,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IT人员不能当IT项目经理人,一定要让业务部门当“老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不能把精力都放在前期调研和项目实施上,实施之后的使用、维护与升级更为关键。有很多企业,在项目上线之前所有人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一旦项目实施成功就彻底放松了,这样的推进措施并不合理,应该把项目前期的部分精力释放出来,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上每个项目之前都要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而做?还要想清楚; 谁要做?为谁做?怎么做?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实施和最终应用的执行力。” 

^^

  巧借“平台”之势

  “离散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有两大特点: 一是信息化建设大都以产品数据为核心,因为产品研发和创新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命根子,与管理技术信息化相比,产品技术信息化往往先行一步;二是要解决摆在眼前的集成与协同难题,经过多年的IT建设与应用,离散型制造企业大都完成了部门级信息系统的建设,集成难题亟待破解。”李大保认为,用平台来整合各个分散的业务系统是离散制造型企业解决集成难题的有效途径。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沪东重机形成了三大类信息系统:设计管理模块、协同办公模块和综合业务模块。而如何将三大类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是对沪东重机的考验。

  关于集成平台的选择,李大保讲了一段故事。2006年下半年,李大保等人去江苏科技大学调研后,参观了江苏大全集团的信息化。大全集团信息中心主任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但底气十足:“业务部门不管提出什么样的需求,我都能很轻松的快速满足他们。”对方的举重若轻让李大保一行惊讶,相比之下,他们的工作则是举轻若重,非常疲累。那次,李大保第一听说了“X3平台”,正是这个“宝贝”使得大全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游刃有余。

  回到上海后,李大保就在网上搜索、查询,请对方来沪东重机做了两次讲解,总经理听后决定:“就算是这笔钱打水漂了,也要尝试一下。”沪东重机从边缘性的HR系统入手,发现确实使IT人员事半功倍,快速满足业务需求。

  按照规划,2008年将有30多个小的应用在X3平台上得以实现。这些小的应用系统如果按照传统的软件编程方式开发非常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利用集成平台上的快速建模工具,这些应用系统轻松得以实现。

  “数字化造机”是沪东重机信息化建设的理想与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设计数字化、制造网络化、管理信息化,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李大保认为,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管住账、卡、物等最基本的业务数据,然后用基础数据实现报表分析、查询、决策等功能,逐步向更深层次的应用迈进,再通过平台实现数据层面的技术集成,这样就达成了“数字化造机”的目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