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公路力促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2009-4-16 10:5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日前获悉,未来4年,陕西将改造7万公里农村公路,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达质量;配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建设园区路、果业路,全力支持县域内工业园区、果业集散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地批发市场的快速连接,加快产品流通,促进县域产业经济发展。 
 目前,陕西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9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90%和71%,建制村通达率达86%,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99%的乡镇、87%的建制村通了班车,1700多万名农民群众告别了泥水路。一份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公路建设的满意度排在第一位。 
 近几年,陕西坚持目标牵动、行业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通过政府主导聚合力,实现了农村公路跨越式发展。“十一五”以来,全省农村公路完成投资186亿元,新改建里程6.9万公里。今年,陕西将新改建农村公路2.8万公里,力争提前一年实现100%乡镇通沥青(水泥)路、100%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 
 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列入民生八大工程,在全国率先与交通运输部签订部省共建协议,建设目标和标准与中部省份看齐,把农村公路发展目标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责任管理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破除“尽铁打镰”旧套路,树立“按需投入”新理念,以交通规费作担保,争取银行贷款100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并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通过“大路带小路”、“捆绑”农村扶贫资金等办法落实配套资金。3年来,市县政府投入配套资金50多亿元。 
 在建设中,陕西公路部门坚持“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民的工程农民干”,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把项目决定权交给群众,由群众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协商”方式自主决定。通村公路建设“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先干后补、据实补助”、“干多少补多少”,极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修路积极性。近3年,全省农民群众为修建通村公路义务投劳2000多万人次、出资20多亿元。 
 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产品流通速度,带动了粮食、果蔬、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西安国维淀粉有限公司2003年产值仅有6000万元,路通了,企业原料收购、产品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如今企业年产值增至15亿元,跻身全国同类企业十强。曾经交通不便、销售困难的户县同兴村大棚西瓜,种植面积从路通前的200亩发展到现在的1300亩,全村人均收入由1000余元增至8000余元。 
 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把农村公路形象地称为“蔬菜路”、“山货路”,爱路护路、领养路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全省近7万公里农村沥青(水泥)路路基,由3.2万多名农民群众领养,保证日日清扫、日日畅通。 
 从2007年开始,陕西逐步完成了全省104个涉农县(区)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初步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按照大交通、大公路、大养护的要求,陕西构建“一市一局”新体制,把市级农村公路管理处合并到市公路管理局,接受市交通局领导,统一承担农村公路、干线公路的行业管理;健全了县、乡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落实了建制村管养责任;推进事企分离、管养分离,将原属于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生产职责剥离,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承担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确立了县级人民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由省里承担,日常养护费由市、县承担。2008年,陕西省安排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7.7亿元,是体制改革前的6倍。 
 今后一个时期,陕西农村公路的发展方式将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一路面型向综合设施型转变,由建设扩张型向路运一体型转变,由通达通畅型向产业支撑型转变,农村公路工作要求更高、内涵更深。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