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交通领跑华县经济发展
2009-4-15 20:3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在渭南市华县采访,听到最多的是2003年那场特大洪灾对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损坏,眼中看到的全都是水毁之后修建起来的平展展的水泥路。
要修就只修水泥路2003年8月那场洪灾,对华县人民来说是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华县交通局局长朱亚辉介绍说,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使当地县、乡、村道路遭到毁灭性重创,境内柏油路经水浸泡,损失殆尽,全县乡村路完好率不足20%,而唯一一条水泥路历经洪水考验,完好无损。所以,当2006年初省上“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通村公路建设补助政策出台后,省上给通村水泥路每公里补助15万元,虽然建设水泥路成本高,其配套资金相比柏油路来说要多一些,但无论是县上领导,还是普通群众大家一致认定“不修一寸柏油路,全部建成水泥路”。
仅2006年、2007年,县财政对通村路每公里配套3万元,对防汛路和重要的通村路加宽部分及群众筹资困难的行政村,县财政全部增加配套,两年累计配套资金3800余万元。
同全省大多数县一样,华县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发展滞后,一直是制约当地农村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对便捷交通盼望已久的群众广泛拥护和大力支持。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修路加重群众负担而引发的上访。为尽早用上水泥路,列入通村路建设计划的各村自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多方努力筹集缺口资金,广大群众有的拿出承包地款,有的上门向驻地企业化缘,有的争取同村在外成功人士的捐助,有的投工投劳。吃尽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泥水路苦头的毕家乡拾村村民,不仅修路热情高涨,同时还一致要求将村道一律加宽为5米,为落实资金,村上联系以前包联该村灾后重建的市直部门争取了30万元,乡党委、政府给予65万元资金支持,当看到又宽又平的通村大道顺势而成,群众笑得合不拢嘴。而那些没有列入建设计划的村子也不甘落后,纷纷请来技术人员做项目,带着自筹资金跑到县交通局“上访”要项目,以致该县通村水泥路建设规划由最初的188公里一调再调到724公里。
“打造精品,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为保证通村公路质量,交通局制定了《华县通村水泥路工程施工手册》,从组织机构、建设程序、技术标准及施工要求、加强日常质量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严把工程招投标关,招标过程由通村水泥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县检察院、监察局、公证处全程监督,严格按照评标定标办法从资审合格的30多家施工企业中选定了14家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工程单位参与建设,严把准入关。明确主要建设材料标准,对沙子、石渣、水泥三大原料实行指定产地和先检验、后进场的办法,凡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料场,严把原料进场关;统一建设标准,通村路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3.5米,水泥面层18公分,由路基到水泥层再到路面,前者不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无条件停工整顿或取消建设资格,严把施工交验关。从交通系统选拔20名责任心强、文化素质高的干部职工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掌握工程监理技能,并下派到各工程队担任现场监理,还聘请乡镇交通专干和村组干部群众义务监理,并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巡回监督,把工程质量置于县、乡、村三级监督之下,一旦发现问题,实行责任追究,从而保证了条条村道高标准,高质量。2006年以来,省、市、县人大、政协30多次检查华县通村路工程,均十分满意。
几年来,全县公路建设总投资3.3亿元,其中省上补助2.1亿元,共大修改造县乡公路152公里,通村公路724公里,通达路150公里,总计里程1026公里,全县242个行政村中233个通了水泥路,实现晴雨无阻,村村畅通。公路建设速度、建设质量在渭南市名列前茅,在全省也堪称一流,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日子靠的是道路通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华县,南依秦岭,北临渭河,总面积1139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14个乡镇242个行政村。华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明《华州初志》就有“华则涉渭,无地不宜蔬,凡蔬之类,无一不备”的记载。过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
如今,便捷的交通,使外地客商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门口收购农畜产品,加上区位优势等,促进了农村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以毕家乡为例,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由以前单纯种粮变为种果蔬和发展畜牧业,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600元,提高到2008年的3200元,两年时间翻了一番。2008年县上举办了渭南市“一村一品”现场会和华县蔬菜山西运城推介会,建成了下庙姜田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园,全年新增日光大棚120棚、大拱棚2100棚,蔬菜总面积发展到18万亩,4种蔬菜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种蔬菜成为西安市场免检产品,荣获“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县”称号,蔬菜产业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畜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年引进和推广畜禽良种2.5万头(只),建成了大明白泉奶牛养殖小区,涌现出了莲花寺东大、毕家三农、东阳绿野、高塘焕民等6个万头养猪场,全县生猪存栏达到20万头,增长了近3倍,畜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规划和实施了秦岭北麓10万亩干杂果林带建设,全年新增柿子林3000亩,新增花椒、板栗等经济林4000亩。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7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7家,高塘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市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随着这几年的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不断结出硕果。2008年,全县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达到51.1亿元,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达到4.01亿元,增长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1420元,增长24.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突破500元,较上年净增577元,达到2947元,增长24.3%。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结果显示,华县排名由上一年的全省第28位跃居至第17位,前进了11个位次。以道路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年共引进投资额千万元以上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10.46亿元,增长83%。工业园区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宏发石材、亚隆石材等5户企业落户园区,成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工业园区之一,荣获“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全县4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增长125%,创历史最好水平。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