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输欧反倾销诉讼第一案

2009-4-13 22:3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势力抬头,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日前,欧盟一审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浙江新世纪食品有限公司于3月23日提交的就欧委会对我橘子罐头反倾销案不公正裁决的抗辩起诉。至此,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反倾销诉讼第一案诞生,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亮剑欧盟贸易保护主义。
  浙江新世纪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新世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包祖洪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4月9日,记者见到包祖洪时,他提着行李箱准备接受完采访赶往机场。就在前期忙碌之余,他仍密切关注着G20峰会的一举一动,因为峰会上传达了他最为关心的信息,各国首脑联合发布“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告。
  就在G20峰会召开期间,包祖洪接到通知,欧盟一审法院已经正式受理新世纪于3月23日提交的就欧委会对我橘子罐头反倾销案不公正裁决的抗辩起诉。至此,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反倾销诉讼第一案诞生,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亮剑欧盟贸易保护主义。
  亮剑:向不公正下战书
  回顾起欧盟对我橘子罐头作出的反倾销终裁,包祖洪直言“不服”。不服的是欧委会在立案调查以及裁决过程中都存在错误以及对我方不公正的做法。记者获悉,欧盟市场橘子罐头年需求量在9万吨左右,而其主产国西班牙年产能仅为3万吨,我国橘子罐头凭借自身成本低廉的价格优势出口到欧盟市场对其是有益的补充。然而,为保护盟内主产国利益,去年12月30日,欧委会发布公告,对原产自中国的橘子罐头作出反倾销终裁,没有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待遇,16家中国出口企业分别被判征361.4~531.2欧元/吨的高额反倾销税,全国平均税率为531.2欧元/吨。(本报1月14日2版曾对此报道。)
  终裁结果一出,国内一片哗然。首先,欧盟在2004年对我橘子罐头实施一般保障措施后,在尚未到期之时又对我企业提出反倾销调查,已令业内人士感到意外;其次,在欧盟对我橘子罐头作出反倾销初裁后不久便作出终裁,并且终裁税率高于初裁也违背了常规;此外,我方发现欧委会在本案审理裁决过程中存在诸多程序错误和法律缺陷,比如没有提供及时的披露信息、没有合理地说明损害认定的理由、存在明显的计算错误等等,我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涉案企业及法律界人士对此提出一系列质疑。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倪如林的话说:“欧委会审理橘子罐头反倾销案的一系列做法随心所欲,任其发展下去将助长全球贸易保护之风。”
  食土商会综合法律部主任欧孟从专业角度给记者介绍了欧委会的一系列违背法律和缺乏公正的行为,“首先欧委会明显侵犯了我方的抗辩权。欧委会对我方提出的关于欧盟产业销售数据与作出终裁决定前告知的数据不一致,也从未给予解释。其次,欧委会没有尽到陈述理由的义务。其对我方多次提出的为何在计算产品成本价格时增加2%的幅度的疑问一直拒绝解答。第三,欧委会违反了欧盟反倾销法的‘合理行政’基本原则,在没有恰当地解释作出反倾销终裁裁决的事实依据情况下,还没有保护上诉人的抗辩权,这完全违反了‘合理行政’的基本原则。”
  对此,中国橘子罐头出口企业要说“不”!
  魄力:“民”告“官”第一人
  包祖洪肩上的担子不轻,在当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之时,他要代表中国企业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以一个民营企业身份“告”欧委会,颇有“民”告“官”的意味。
  “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在遭遇各种不公平的贸易救济案件后,由于受到相关法律知识及技术支持力度不够、财力不堪以及信心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选择了回避。如今新世纪食品有限公司敢于站出来据理力争,企业面对其所要承担的外界的各种压力及未来不可预料的诉讼结果和市场变化,的确需要魄力,正如周总理当年的诗句所言‘难酬蹈海亦英雄’,这种魄力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中国企业之魂’。”倪如林副会长如是评价道。他同时坦言,挑战贸易保护主义需要企业的魄力,更需要政府的关怀及帮助。
  抗辩之路,崎岖漫长。记者了解到,在前期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以及相关律师等为此付出艰辛劳动,倪如林就曾亲自率队赴欧进行积极协调,与欧委会、进口商磋商,积极推动以价格承诺的方式结案。然而遗憾的是,欧委会无视中方的努力,令业内人士感慨欧委会在审理橘子罐头反倾销案中毫无公正可言,迫使我企业不得不踏上寻求公平、公正的抗辩之路。“此番抗辩将持续两年,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高额诉讼费将给公司带来现金流的困难,我们呼吁政府在资金上能够给予适当资助,在技术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在对外交涉上给予重视。”包祖洪说道。
  担忧:关联广大橘农的利益
  海关统计,去年,我国对欧盟橘子罐头出口6.1万吨,金额达4737万美元,出口数量占我国总出口量的17%。“欧盟反倾销税的征收将极大削弱我国橘子罐头的价格优势,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包祖洪说道。
  令行业担忧的不仅仅是加工企业将失掉欧盟这个第二大出口市场,企业背后牵连的广大橘农的收益、就业等问题都将直接在此轮冲击中遭受重创。“像新世纪这一家年产量3万吨的企业,每年季节性招工6000人左右,此外,该公司还从橘农手中收购原料,可以说带动了一方农民致富,”食土商会副秘书长王慧全告诉记者,“如今企业出口受阻,橘农收益将无法得到保障,工厂工人可能面临失业风险。”
  记者了解到,去年底由于“蛆柑事件”导致鲜橘滞销,加上加工企业受制欧盟等市场萎缩,收果量下滑,使得柑橘收购价由往年的0.5~0.6元/斤暴跌到0.1~0.2元/斤,广大橘农欲哭无泪。橘农如今经不起产业链条上任何的风吹草动,一旦加工果卖难,可能引发连锁效应,导致鲜果也卖不上价,未来会否出现橘农弃果、砍树现象让人捏把汗。
  这一起中国民企告欧委会一案正在进行,由于事关中国企业的出路,事关橘农的收益,事关橘乡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及社会稳定,记者将继续对此案进行跟踪报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