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携手共渡船市危机

2009-4-13 17: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造船市场的形势已经发生逆转,5年左右高度兴旺的周期已结束。从去年第三季度起,新造船合同签约数量大幅度下降,直到现在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如何应对当前这种局面,已成为全行业上下极为关注的问题。要渡过难关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其中金融和法律是两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在4月7日至8日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主办的“2009船舶工业应对金融危机高峰论坛”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对外界表示。     产能过剩问题亟待解决  
  “在造船市场,产能过剩问题不能适当解决,船舶工业就无法走出困境。”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朱汝敬表示,船市萧条明显要比世界经济金融危机长,即使世界经济一年内出现复苏,这次航运市场萧条期至少要持续两年,有可能持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造船市场萧条至少持续三年,有可能持续五年以上。他认为,本次船市萧条的终结有赖于前几年船市高峰兴旺过程中积聚成的两大泡沫的挤出:一是约6亿载重吨手持订单,二是两亿载重吨造船能力。造船市场供求关系改善不仅要靠新船订货量明显增加,更有赖于全球过剩造船产能处置。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全球新船成交量不足200万载重吨,全年很可能低于2000万载重吨,低于撤单量。过去半年,新船价格指数下跌32点,有关预计年底可能进一步跌至130点或以下,相当于2004年中期之前的水平。而另一方面,巨大的船舶订单量将使今后几年船舶运力继续高速增长。只有在大量拆解老旧船舶并大量撤单情况下,2011年起运力增长率才可能低于需求增长率,航运市场才会明显回暖。  
  显然,今后几年全球造船能力将大大超过实际需求。朱汝敬认为,即使全球经济迅速走出衰退并重新高速增长,但如果不撤单、不削减造船能力,任凭越来越多的新船进入市场,则航运市场运力过剩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支持上下游行业并购重组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在会上介绍,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采取积极的信贷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实施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他表示,未来3年,中国造船总吨数力争达到5000万吨,1200万马力,占有全球市场30%的份额,其中高附加值船舶占到全球市场20%的份额,海洋工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市场的10%。  
  据介绍,国家将主要支持两大船舶企业以及其他船舶企业的兼并重组,尤其是船舶上下游行业的并购重组,并适当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国家还将支持三大主流船型,并在融资和税收安排上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据透露,即将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细则将提出加大信贷融资支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等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在信贷支持方面,实施细则将要求各相关银行对船企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确保按期到位。  
  打造船舶融资产品链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诸鑫强表示,作为支持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国有金融机构,按照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体要求以及《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的有关政策,该行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出口信贷等政策性金融手段,继续加大对船舶出口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稳定出口。截至2008年末,进出口银行累计发放船舶贷款1024.62亿元人民币和74.45亿美元,开立出口船舶预付款退款保函203亿美元,支持了2698艘、9258.41万载重吨、465.7亿美元的船舶出口。  
  据了解,前不久,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分别签订了授信1000亿元和6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进出口银行还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在贷款、保函、结算等方面为企业量身打造金融解决方案。该行在国内率先开办银团保函业务,引导和联合国内商业银行一起为地方骨干民营船舶企业提供保函支持;开办内销远洋船和海洋工程装备贷款、沿海沿江航运船舶贷款,扩大国内的造船需求,帮助船舶企业承揽国内的造船订单。同时开办船舶出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船舶出口基地建设贷款,支持船舶企业利用船市低迷之际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满足企业需求,中国进出口银行下一步还将陆续研究开办船舶研发贷款、船舶租赁融资、船舶企业并购贷款等一系列新业务,打造完整的船舶融资产品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