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如何才能可持续 建言:瞄准主攻方向"调结构”

2009-3-9 11:4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调结构,上水平。”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原则之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济“拐弯”之时,“调结构”恰逢其时。代表委员们认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把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这是使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源泉和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来一个以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为亮点的“新增长时代”。 
为新一轮增长打开空间 
金融海啸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在放慢脚步。张全代表说,就像高速公路上一直快速行驶的汽车,正面临“过槛”、“爬坡”、“拐弯”诸多考验。 
“压力既来自外部金融动荡的冲击,也源于内部结构性矛盾的积蓄。”曾华委员说,眼下,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和一些重要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金兴明代表分析当前产业经济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工业出口依存度过高;发展过快,重复建设造成部分产能过剩;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工业产业发展过散过广,缺少龙头企业;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王霞代表认为,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群化程度低,区域产业链不完整,资源利用水平不高。“这些结构性矛盾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 
“历史经验证明,外部经济形势严峻,会对经济调整产生‘倒逼’作用,从而为新一轮增长打开空间。所以一定要抓住当前经济周期性回调的绝好时机,促进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将‘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孙菊生代表说。 
“晚调不如早调好。”金兴明说,应该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就好比,如果体质差,人就容易患感冒,恢复周期也较长。如果体质好,这场风暴就可以躲过去。即使染上,休息一晚上就可恢复。”  
“‘保增长’要以‘调结构’为本。”代表委员们认为,要保持经济较长时期内平稳较快增长,就必须把“保增长”建立在“调结构”的基础之上,遵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规律,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这样的“保增长”才可持续。 
“振兴”要与“调整”并重 
“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代表委员们说,重视结构调整,要将短期保增长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张全代表说,在产业配套问题上,对两高一低的产业、产品调整的力度还应加大,地域配置等关系要处理好。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太大,这样的发展模式不能维持下去。金兴明代表说,调结构,政府要加强产业导向、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政策引导。一手抓先进产能的培育,一手抓落后产能的淘汰。 
“不能为了保增长而‘饮鸩止渴’,把那些已经或准备淘汰的落后产能再重新扶持上马。”陆永兰代表说,要严防一些地方不顾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条件等借机乱上项目。王霞代表说,在严格行业准入机制的同时,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也要有具体的导向和政策。 
戎光道代表举例说,目前国内“小炼油”企业仍然不少,这些企业由于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生产工艺落后,效率低下,能耗、物耗又相当高。此次石化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只有借此机会彻底淘汰“小炼油”,才能真正提升石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杜斌代表也谈到,宝钢今年1月赢利主要靠低端产品拉动,高端产品恢复程度不够,但在各大振兴政策的带动下,接下来的时间内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会增强。 
“‘调整’与‘振兴’并重,正是这次出台的十大产业规划的最大特点。”代表委员们认为,这背后则蕴藏着国家着眼长远的战略意图,通过这一轮的调整为产业将来的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和潜力。对此,郑杰代表有两个体会,第一要从中国价格向中国价值提升,第二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 
提到上海面临的现代服务业“短腿”,一些代表说,完成经济转型,要注重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服务业软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 
竞争力来自“自主创新” 
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其竞争力来自“自主创新”,这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对此,王海代表深有感触: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受影响严重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的加工贸易型企业,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与同行竞争。市场形势好时,这些企业还能够生存,一旦市场需求出现风吹草动,首先陷入困境的就是这些企业。一些代表指出,这次金融危机中,外向度较高、产业能级较低、低端产能过剩的行业,受到的冲击最明显。 
“资金链断裂是一些企业倒闭的直接原因,但也是表面原因,而深层次原因是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设计力量,没有创新团队。”潘公凯委员说,这次金融危机也促使中小企业进一步思考生存问题,转型问题和提高创新能力问题。郑杰说,“中小企业要练好内功,将其产品提高到高附加值上来。” 
“产业升级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以科技进步完成经济转型。”代表委员们欣喜发现,科技创新的投入在今年预算中比重已有了较大的增长,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461.03亿元,增加297.74亿元,增长25.6%。
怎么用好这笔钱?代表们认为,要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高水平建设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提高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顾逸东代表说,国家在科技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投入渠道比较分散,需要加强顶层的规划布局,有效利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马德秀代表说,加强经济与科技的交融促进,打破经济与科技各自封闭的运行状况,要更加重视基础原创和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克。 
如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吴忠泽代表带来喜讯:国务院最近研究决定,将采取多项措施动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动员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其中包括将加大科研院所向企业开放的改革力度,加快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建立科技人员与企业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等 。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