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卢世琛:调结构的抓手求发展的阶梯

2009-3-8 23:5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廉维亮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开始从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行业传导,工业增加值连续几个月呈现下滑势头且尚未见底。
基于工业面对的严峻形势,从1月14日起,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九大工业产业振兴规划连同物流业振兴规划,相继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对于正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中国经济而言,有哪些经济含义?为什么选择这十个行业作为提振工业经济的突破口?十大产业之间有什么共同及特殊之处?在实施这些产业振兴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管理》编辑部副主任卢世琛。
产业振兴规划是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大措施,联系之前出台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否意味着对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否定?
卢世琛:不是否定,而是两种调控方式的相互配合。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然而我们要看到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大体体现在两个方面: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调。从市场的反应结果看,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总量失衡主要表现为货币发行量、利率水平、就业情况、外汇收支等的不平衡,这必然会导致结构失调,如盈利部门发展快,微利部门发展慢。这就需要宏观调控,包括对总量失衡的结构调整。
记者:针对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振兴规划,这是不是历史上的首次?
卢世琛:不是,之前我们就提出过相关的产业政策,但是执行的效果并不好,所以很多人就认为产业规划是旧体制的体现,是市场经济所不需要的。但是,从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结果和经济学缺陷来看,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一直比较突出,比如第二产业内部重工业明显高于轻工业发展速度,资源消耗型工业发展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
记者: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与之前的几项应对危机的政策是怎样的关系,如何衔接这些政策?
卢世琛:这次提出的规划,与之前出台的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十项措施等共同形成一个应对危机的制度体系,完善和丰富了宏观调控的内容。规划指出了投资的投向、重点领域做出了规定和规范,4万亿投资要受到这些规划的制约与调整,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记者:您曾经提到此次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反映了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结构失衡一系列矛盾的抓手。如何理解此次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的意义?
卢世琛:即便不出现危机,这些规划也应当出台,这是一件多年来产业界一直呼吁但未能如愿的大事。当前形势下出台这些规划,体现了中央“化危为机”审时度势,把握发展走势的能力。这些规划的出台,不仅是寻找调整经济结构的“抓手”,同样是我们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阶梯”,不是简单为帮助企业度过这场危机而定,其中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比如在装备制造业中提出了要增强国产化,在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六大工程”、“三网融合”,这些要求都具有导向性,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记者:与国际上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相比,如何给中国的这套应对政策定位?
卢世琛:目前而言,我们的这套应对体系是比较完整地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和规划体系。即便是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地应对已经发生的产业问题,像中国这样一下推出相对完善的十个行业规划,国际上绝无仅有。
十大产业包括了支柱产业和一些在国民经济中影响力较大、增长较快的部门
记者:现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遇到了困难,为什么选择十大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抓手”?
卢世琛:主要是由这些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其中九大工业产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近80%,占到GDP的1/3以上,占到税收总额的37.4%,向社会提供约30%的就业岗位。
另外,这些产业具有很多独特的产业特征,呈现出多层次性。其中既有低加工度的纺织、轻工,还有高加工度的汽车、船舶,也包括了有色金属、石化等一些材料产业,这些产业包括了支柱产业和一些在国民经济中影响力较大、增长较快的部门。
记者: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是相互割裂、自成一体,还是相互之间有关联、层次?
卢世琛:这个问题你提得很好,这十大产业是在国民经济中占到很大比重的综合体,九大工业产业振兴规划相互关联,而物流业也是为工业社会化服务的。如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中就提到,要结合钢铁、汽车、纺织工业中当前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有色金属工业振兴规划中提出要调整产品结构,满足电力、交通运输、轻工等行业的需要。
记者:应对同样的危机,为何要分别制定十个不同的规划?
卢世琛:目前来看各产业发展中都有困难,但又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制定了十个不同的规划,分门别类地帮助解决共性及特性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共性政策解决共同问题,特殊政策应对不同产业面临的不同情况
记者:从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看,其共性的特点有哪些?
卢世琛:十大规划中的共同点我总结了五个方面。一是这些规划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正视现实困难,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提供阶梯,既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抓手,又是为未来发展提供的平台。
二是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部分内容是行业发展多年来的客观要求,如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了推进汽车产业重组,钢铁工业振兴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产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纺织工业提出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布等,都是提了很多年的要求。在十大振兴规划中,为了渡过危机,中央下了很大决心,行业发展需要也基本都予以满足了,如为稳定汽车市场,清理取消了一系列限购汽车的政策。
三是振兴规划中大都包括了市场战略、技术进步政策、产业组织(区域)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几大部分,围绕这些问题给出具体政策。
四是特别重视自主创新,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强调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要放眼长远拿出自己的东西,树立自己的品牌,掌握自己的专利。
五是符合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体现出支持产业高度化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就可得出上述结论。比如对纺织等低加工度工业只是强调开拓市场等较为简单的要求,对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业等高加工度工业着力较多,特别强调其要注重自主创新、国产化等问题,这些都顺应产业高度化的发展趋势。
记者:仔细研读这些规划,会发现很多针对不同行业制定的特殊政策,您认为制定这些特殊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卢世琛:一方面是产业特征所决定的,如钢铁、有色等材料行业强调限制产能、限制盲目发展、保证原料基地建设等;低加工度工业强调扩大消费、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要;高加工度工业则强调要在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上的要求。
另一方面,根据行业不同情况提出了特殊政策,比如船舶工业提出发展修船业务规范、发展拆船业等政策;电子信息业提出了“六大工程”、“三网融合”等要求;根据装备制造业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来解决之前没有销售记录无法投标的问题。
十业振,百业兴,既有信心,又有黄金
记者:您提出要落实好这些产业振兴规划,需要将产业规划与金融政策、区域政策、企业微观治理等统筹考虑,具体应当怎么理解?
卢世琛:在金融政策方面,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出口的汇率制度,制定有利于金融机构放贷和企业投资的利率。财政政策方面,出口退税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要怎样操作更加透明化、时效化值得研究;鼓励跨省的兼并重组,除了所得税返还政策以外,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主体功能区划分带来的利益问题。
从区域政策看,九大产业振兴规划要与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西部大发展等已有政策协调,将主体功能区划分、产业的区域优化问题统筹考虑。
同时,要与企业微观治理结合起来,要将行业龙头企业培育起来,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企业集群。
记者: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顺应了改革、发展的要求,在落实这些规划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予以重视?
卢世琛:要处理好振兴与改革的关系,首先要注重发展直接融资,在适当时候要把股市振作起来,为行业发展提供融资功能,同时鼓励企业发行债券。还有,解决地方政府的融资难问题,处理好投资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避免传统体制的复归,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政府只提供发展环境,具体经营、生产行为由企业自行决定。
从既要摆脱眼下困难,还要为未来发展提供平台的思路上看,我们要在落实过程中特别注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好软件业、生物技术、数控机床、新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避免重复投资,避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经验教训表明,以往在制定规划、计划时,各地所要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存在大量的雷同现象,争相发展汽车、机床、生物制药、文化创意产业等,造成了很多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因此,如何避免重复投资,真正把优势区位选择好,也值得深入研究,这主要需要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协调。
记者:金融危机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应对危机又会产生机遇,如何通过产业振兴规划的拉动“化危为机”,是每个企业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您对此有何高见?
卢世琛:作为企业要从内部治理入手,强化内功,借助规划的实施,促进企业管理升级与创新。石化、有色金属等产业振兴规划中都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石化企业管理水平。
在市场竞争中有优势的企业应当借机创新生产和管理方式,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多,如日本在两次石油危机时就提出了精益化生产的理念,从节约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入手,将企业管理作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提出来,现在我们的企业也到了这样的时候,将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现更好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不久,十大产业中的部分企业就已经感受到了“回暖”迹象,您对中国工业经济的前景如何看待?
卢世琛:十业振,百业兴,既有信心,又有黄金,工业企业平稳渡过难关,对于提升整个经济的信心与效益至关重要。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对于产业经济的研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走势,研究未来发展的战略,在落实产业规划过程中,特别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