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动关系全球经济走向,海外与本土记者视角空前一致

2009-3-6 7: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的两会,记者发现海外记者与内地记者的新闻视点颇为一致,原因何在?
  传统上,海外媒体与内地记者处理新闻点的角度经常有很大出入。内地记者擅长从“宏观入手”,说政绩,谈发展。而海外媒体的记者更看重细节,以小见大,一个数字、一个案例,就是他们眼中最好的新闻点。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而中国这边尚好。中国能不能“保八”,如何“保八”,不但是内地记者关心的问题,更是海外媒体的研究对象,“振兴经济”、“应对危机”不约而同地成为报道今年两会的海外记者关注的核心话题。
  今年报名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已超3000名,其中外国记者就达800多名,甚至远在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都首次派来记者报道中国两会。而2008年底在华盛顿举行的G20金融峰会,参加的外国记者也不过1000多人。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和世界媒体更加关注中国、关注中国两会。”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分析说。他表示,今年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涵盖世界五大洲,且路透、法新、彭博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大大增加了报道力量。
  《挪威日报》的记者卢英曾采访过中国两会,她说,自己这次关注的问题“非常集中”,以往在中国两会上可以采访的话题很多,比如立法、教育、环境保护等。但是今年很特殊,全球都在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作斗争,所以中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措施非常引人注目。她说,“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挪威人民都很关注中国的新闻。”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3月2日刊发的《中国两会召开在即经济刺激备受关注》文章称,美国等其他国家高度关注此次全国人大会议中出炉的政策,因为他们都指望中国能通过唤醒国人的消费能力来救全球经济于水火之中。经济学家说,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需要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如此一来人们才有信心进行消费,而不是把钱都存进银行。
  文章引述了康奈尔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前负责人普拉萨德的观点,中国有资源来激发经济,并使之改变航道;针对社会支出宣布的宏大计划将能够安抚中国消费者,部分抵消此次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感。普拉萨德说,这也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给中国带来回报,因为它表明了中国支持全球需求,而不只是依赖外界需求来重振自己的经济增长。
  路透社以“中国高层号召私企不裁员”的角度,报道中国如何应对“复杂的、严重的”经济危机。这篇文章表示,经济和民生问题列入了两会的首要日程,中国高层号召民营企业履行他们的社会责任,不裁员,不减薪。
  美联社2日以“中国两会关注经济问题和刺激计划”为题报道称,经济问题将是本次两会的最主要关注点。报道特别提到,这是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首次召开两会,预计两项会议可能催生更多经济刺激措施。
  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的近况非常不妙,俄罗斯的记者也着急到两会“取经”。俄罗斯《经济》杂志记者马克·扎瓦次基说:“‘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我这次报道中国两会的主要关注点。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任何媒体都没有理由不关注中国。”他说:“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揽子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我想采访一些经济领域的代表委员。另外还想听听基层代表的反映。要真正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地方的情况。”
  来自日本的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则干脆地表示,中国的经济千万不要严重下滑。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对世界经济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看来,中国此时如果“感冒”了,那世界的前景就更不妙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