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三大商圈提振商业繁荣

2009-3-5 15:4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进入2009年,通州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见增不见降,国内外客商投资通州商业的热情不减。”通州区商务局局长王士杰一边握着记者的手一边说着,脸上荡满了笑容,“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务实创新为手段,以新城区和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商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力争实现增长15%”。

  2008年通州区商务成绩单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共有375家企业拥有实际出口业绩,进出口总额达到18.8亿美元,在全市排名第9位,同比增长17.25%。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共新批三资企业36家,增减资企业43家。投资总额合计3.11亿美元;注册资金合计1.9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内贸流通健康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继续领跑各郊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46.4亿元,同比增长20.1%,各类市场成交额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21.2%。

  2009年通州商务工作目标

  商务领域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确保高端商务业和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达到1.5亿美元。

  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出口创汇增长20%,达到12亿美元。

  在消费安全便利、服务水平提升的基础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力争增长15%;各类市场成交额突破45亿元。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保增长

  王士杰对记者说,“积极培育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被通州商务局列为“增强商业活力,促进区内消费稳定增长”的重中之重。

  王士杰说:“我们计划今年再新开100家农村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同时,积极做好‘家电下乡’工程。在完成规划的基础上,利用3年的时间,对全区社区菜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去年,通州区商务局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福兰德集团发展农村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共发展中心店18家,加盟店117家。超额完成去年全年新建60家便利店的“折子工程”任务。目前,通州区已累计建设完成593家农村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初步形成了以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

  王士杰说:“加快社区便利连锁商业建设,是建设‘滨水宜居新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提升居民消费质量,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2009年通州商务局将在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培育和引导连锁经营企业以连锁方式进入社区开设连锁经营网点。加快推进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继续扩大连锁经营业种、业态,提高连锁经营的覆盖率,促使社区商业成为流通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安全的社区商业服务。

  2008年,王士杰拿到了一张出色的“成绩单”:成功举办2008北京新城·通州国际商务年会,14个项目签订了入区协议,协议投资总额达到172.2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46.4亿元,同比增长20.1%,蝉联京郊10区县第一;各类市场成交额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21.2%;进出口总额达到18.8亿美元,在全市排名第9位,同比增长17.25%。

  “2008年上半年,通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直保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长,虽然下半年增速有所减缓,但进入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见增不见降,国内外客商投资通州商业的热情不减。”王士杰说。

  这也是通州“确保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力争实现增长15%”的底气所在。

  王士杰说:“市商务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多年位居京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第一的通州责无旁贷。今年,我们将全力办好‘2009北京新城·通州国际商务年会’,不断创新年会活动内容和形式,在突出实效、服务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增强商业活力,促进区内消费稳定增长。加大北苑商务区城市综合体、日本永旺购物中心和百安居建材超市等项目的推进力度。与此同时,继续推进社区菜市场及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提升农产品市场水平。”

  创新“物流+总部”模式

  “今年,物流业在项目引进方面,将坚持‘物流+总部’的发展模式,力争新引进3至4家总部型项目,吸引投资10亿元。我们正在筹划在3月份举办一个项目洽谈对接会,目标是引进几个商业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王士杰说。

  现代物流业是通州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通州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筑新城产业支柱为目标,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美国普洛斯、中国香港嘉柏、招商局物流、华润物流、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等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入驻通州。目前,通州区已成为北京市场上图书、烟草、食盐、乳制品、家用电器、药品、蔬菜等十几类重要商品的主要配送中心,专业物流的特色日渐明显。

  王士杰说:“‘物流+总部’已成为支柱产业,也是通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我们还要全力推进信息化研发基地、华润物流、苏宁二期、新加坡宝德、朝阳振轻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2008年,李宁公司研发总部、苏宁电器华北总部、北京卷烟厂和北京烟草物流中心等6家企业快速发展,共实现税收15亿元,拉动全区税收增长4.3个百分点。

  为确保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通州区将在积极引进大项目的同时,继续推进通州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配套区的开发建设,从硬件上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通州物流基地是北京市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公路-海运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基地位于北京东南黄金通道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北京城市六环路交汇处,拥有陆海空一体、国际国内便捷联系的区域交通网络,是连接京津冀、服务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北京市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大型厂商在环渤海地区及全国采购和分销的物流平台。

  王士杰介绍说:“今年,我们计划安排投资1亿元,平整物流基地口岸功能区土地、启动基地内两条路、扩建供水厂、修建凉水河大桥,同时加快拆迁工作,抓紧办理生活配套区开发建设的各类前期手续,年内争取启动回迁楼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基地的硬件环境,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和生活环境。”

  三大商圈添加后劲

  1月18日,总营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物美通州店开业,入店购物的顾客排成长龙,店家不得不采取限制客流措施;

  春节期间,家乐福通州店创下了日销售额400多万元的纪录;

  彻底改制后的通州人民商场将于“五一”重张,每平方米柜台的日租金高达16元,招商依然火爆……

  进入2009年,通州商业后劲十足。

  通州目前有2.5万个商业零售网点。近两年,著名品牌商业易初莲花北京最大店、万客隆北京第三号店、家乐福中国第一家郊区店、贵友大厦京郊第一店、物美全国面积最大店等相继落户通州。

  “通州商圈”正迅速形成,并作为一个新概念日益被圈里圈外的人们所接受。

  “通州的发展机遇,主要得益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通州定位的提升。”王士杰说。

  通州区北苑商务区是集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商务写字楼、高档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王士杰介绍说,市政府非常重视北苑商务区项目,区政府将全力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北苑商务区项目已与王府井百货集团及加拿大亿万豪集团签订合作意向。一个高标准的“城市综合体”能够全方位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为政府每年增加几千万元甚至超亿元的税收,能为社会新增近万个就业岗位,并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王士杰说:“推进北苑商务中心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将成为通州新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契机,是由卫星城发展到新城区、副中心的重要一步。今年,商务局将积极配合区政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商务中心区建设的各项协调工作,提升通州新城产业流通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位于家乐福通州店东侧的果园B3和D2两块地今年上半年将入市交易。规划用地面积16.47公顷,建筑规模4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规划建筑面积为7.65万平方米。该项目内规划有大型购物中心、地下商城、室内步行街等商业设施。一两年后瑞都国际商圈的大型商业设施营业面积将达10万多平方米,商业业态也比较齐全了,可大大提高新城南部的区域价值。

  位于武夷花园的北京华联通州购物中心正在加紧施工。这个大型购物中心包括百货和超市两部分,营业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计划于七八月份开业,届时将填补通州新城运河东岸大型商业设施的空白。

  商报记者赵信一通讯员何志达

  记者观察

  城以市兴市以城在

  近年来,在我国“以市兴城”建设中,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区域商业中心,在各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通州,因漕运而肇兴,以运河而闻名。

  通州过去依托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大运河巨大的物流、人流聚散功能,创造了通州乃至北京的商业繁荣;如今,随着全新功能定位的确立,通州重新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时代的机缘再次赋予大运河畔的通州以崭新的历史使命。

  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和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繁荣市场,发展高端商务,向商业国际化的目标迈进是通州的责任,也是通州肩负的历史使命。

  区域规划和人口规划的利好,刺激着通州商务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易初莲花北京最大店、万客隆北京第三号店、家乐福中国第一家郊区店、贵友大厦京郊第一店、物美全国面积最大店等相继落户通州。通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直名列10个郊区县的首位。

  “城以市兴、市以城在”。通州新城的北苑商务中心区、运河城市核心区和瑞都国际商圈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

  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通州新城需要合理的商业格局,需要繁荣的商业让百万居民安居,同时,繁荣的商业中心也是城市风貌和综合竞争力的象征。

  “环渤海、商通州”。这是通州商务年会提出的口号。作为“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通州需要有面向环渤海、买卖五洲的大气魄。

  通州新城是北京的“东大门”,前拥天津港和唐山港,背靠北京城和广大的华北腹地,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得天独厚。

  近年来,通州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筑新城产业支柱为目标,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通州区把推进“物流+总部”型的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的重点,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通州不仅应该成为连接京津冀、服务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而且应该充分利用独有的陆海空一体、国际国内便捷联系的区域交通网络,利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集于此的优势,真正把通州新城建成一个北京市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大型厂商在环渤海地区及全国采购和分销的物流平台。商报记者赵信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