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上海港调转“船头”迎击金融风暴

2009-3-3 19: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宗晨亮   “港口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上海港强烈地感受到了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总裁陈戌源一见到记者,首先就聊起了横扫全球的金融危机。
  二00八年上海港超越新加坡,成为吞吐量全球第一港口。同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二千八百万标准箱,集装箱装卸量位居全球第二。然而,据陈戌源介绍,去年下半年上海港明显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年吞吐标准箱的数量仅增长百分之七,往年这一增长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除了上海港以外,中国的港口普遍感到金融危机的“寒意”,据悉,中国港口吞吐能力的“过剩”程度达到百分之十左右。
  “不过,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如果中国的港口积极调整运营结构,同样可以在这场危机中发现机遇,”陈戌源表示,以前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上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而如今,上海港停止了这种简单扩张港口吞吐量的做法,而是努力提升港口的服务能力,在提升“内功”上下功夫。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推出一项全新的“空箱商务计划”,鼓励全球船务公司将空闲的集装箱存放在上海港,这样不但节约了国际船务公司的成本,提高了上海港的利用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延长了上海港的产业链,吸引了一批潜在客户。据悉,服务推出之后,目前已经有六十万空闲的标准箱放置在上海港。展望未来,陈戌源表示:“上海港要建设成为东亚地区的空箱调运中心。”
  此外,上海港还积极地在海内外推介上海港,向国际市场“揽货”;在提升港口服务水平、控制成本方面下功夫。“今天的上海港不再为吞吐量而努力,而是为未来的发展质量而努力。中国港务事业要找到适应未来发展模式,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上海建设全球航运中心的决心。”陈戌源说。(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