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流通企业作用得到肯定

2009-3-28 12:4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备受关注的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近日正式发布。 《规划》中除提出加快钢铁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措施外,还正式明确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本报记者李协商 冯晶
    备受关注的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下称 《规划》)3月20日正式发布, 《规划》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同时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一系列扩大出口的具体政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钢铁流通企业的作用首次得到肯定。
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规划》首先提出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六大矛盾,其中包括 “流通秩序混乱。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该矛盾首次被提及。
    宝钢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王静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下半年,由于中间流通很脆弱,造成恐慌性抛盘,流通环节的价格大幅下挫40%左右,这就是由于上下游供应链之间没有形成联动的、保障的、一致性的机制。
    《规划》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做好的钢铁业八个方面工作中,明确指出 “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环节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
    而在2005年7月份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该项只是表述为, “鼓励钢铁企业与用户建立长期战略联盟,稳定供需关系,提高钢材加工配送能力,延伸钢铁企业服务”。
    有业内专家分析,在此次《规划》当中,钢铁流通企业的作用首次得到肯定,不同于以往的单纯鼓励钢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销售方式。
支持钢企建立境外营销网络
    《规划》同时指出, “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钢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稳定高端产品出口份额”。
    自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蔓延以来,我国钢材出口明显回落,2008年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同比减少342万吨,下降5.7%,而进入2009年,我国钢材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
    2009年1~2月份我国出口粗钢369万吨,同比减少409万吨,下降51.8%。
    因此, 《规划》提出继续坚持控制 “两高一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政策导向下,认真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措施,适时适当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不过,高耗能、高污染的钢材产品仍然会通过税收政策限制出口。
    鞍钢集团国际经贸公司总经理王恒则表示,虽然国家可能会出台惠及出口的措施,但国际上贸易保护的高峰尚未到来,钢厂应该坚持低于国内价不出口,低于成本价不出口的原则,不给人以口实,而协会也应做好行业预警,积极带领钢铁企业应诉及反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