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钢材可能对国内市场产生冲击

2009-3-28 12:3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特约评论邱林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9年2月份我国出口钢材156万吨,比1月份减少35万吨,与去年2月份相比下降50%。1~2月份累计出口347万吨。而在出口减少的同时,钢材进口却在增长,2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09万吨,较1月份增长25%,1~2月份累计进口196万吨。
    这些数据虽然枯燥无味,但它却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国钢铁业正临近一个尴尬的转折点,即在接下来几周里,我国将由钢铁净出口国再次成为净进口国,而且钢铁产能过剩,钢材出口下降不会是暂时现象。
    众所周知,我国钢铁企业在过去几年主要是通过出口,才消化了远远超出本土需求的巨大产能。然而,当欧美市场因为金融风暴而陷入低迷的时候,我国钢铁业的致命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前2月钢材出口大减。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需求下降,全球钢价均深度下跌,尤其是国外的价格跌幅超过了国内价格,使得部分贸易商盯住了我国市场商机。
    其实,进口钢材抢滩国内市场的苗头在2008年末就初显端倪。以热卷为例,据研究机构 “我的钢铁网”监测,从去年12月初以来,国内热卷价格开始反弹,而国际市场继续下滑,这样国内市场价格开始高于国际市场,且价差在不断拉大,目前约在100~200美元/吨。
    例如,独联体的热卷比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要便宜许多,去年12月份独联体商品热卷报价在410~420美元/吨,而现在国内商品热卷主流市场价格在3800元/吨 (560美元/吨),这样的价差空间使得不少贸易商看到了机会,纷纷与相关国外企业签订进口合同。这是近两年没有过的现象。
    乌克兰等国现有近30万吨低价热轧卷进入我国市场,其数量占到了我国热轧月产量的5%。此批进口钢材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后,比目前国内热轧卷的市场价格还要便宜1000元左右。在出口欧盟、美国受阻后,韩国出口的钢坯也以低价开始流入中国市场。
    乌克兰、韩国的钢材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优势进入国内,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国际钢材价格持续疲软,基本已经到了最低点,这些国家的部分钢材价格要低于国内的价格;其次,乌克兰、韩国的货币兑人民币贬值很大,这就给他们的产品创造了价格优势。
    这些市场动向应引起相关机构或企业的重视。由于进口钢材的大量进入将对国内钢铁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对刚刚有一点起色的国内钢材市场形成冲击。中国联合钢铁网首席顾问、原中钢集团副总裁周国成建议,政府应该对进口钢材出台一些限制性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来保护国内钢材市场。
    当然,也有一些市场分析师表示,我们对部分钢材进入国内市场不必过分担心,因为这部分出口的钢材数量并不大,不足以对市场造成冲击。
    此外,像乌克兰、韩国一样具备如此出口条件的国家并不多。而最重要的,随着国际钢材价格的反弹,进口钢材对我国不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这点低价进口钢材流入我国很难成为一种趋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