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重构见效尚需时日
2009-3-2 15:1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师建霞
2009年1月14日,钢铁、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政策的春风率先光顾了钢铁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成为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由大变强振兴之举的主方向。
细加剖析不难发现,钢铁规划主要有五大方向:
一是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二是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不得再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钢铁项目。
三是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四是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力度,在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五是整顿铁矿石进口市场秩序,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参与规划制定的有关专家明确指出,此次出台的规划是 “调整+振兴”,并不简单着眼于短期效应。然而,钢铁振兴规划获得通过的消息一宣布,钢市和股市上还是充满 “乐观”的声音。
对此,一些较为冷静的业内人士认为,规划出台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眼下钢市的严峻不会给 “盲目乐观”留有余地,钢价短时的浮沉也不能说明前途得失,业界应充分认识调整、重构的必然与必要这一现实。
有分析认为,高价矿和产成品库存的消化固然需要时日,但比这更难以破解的因素,则是至少连续6年的行业高速发展已使国内大部分钢企形成了固有的产销 “惯性”。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急剧变化,这种 “惯性”一时难以改变,从而无法应对。而要破解这种 “惯性”,重建新的市场操作模式,绝非一时之功。
其实,前些年持续增长的中国钢铁业,给2009年市场最鲜明的贡献就是高产能。除了 “惯性”递增外,首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邯钢新区等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建成,也已形成生产能力。由此估计,2009年全国粗钢生产能力已超过6亿吨的规模。
相形之下, “低需求”的市场格局决定了大部分产能必将搁置。据测算,国内用钢需求相对较为乐观,因为有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等多项政策效应的期待,但国内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收缩带来的不确定性对钢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则更为明显,不仅欧美市场出现了3%至11%的需求下降,日韩市场的需求降幅也在10%左右,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明显放慢,再加上汇率因素,都预示中国钢材出口阻碍明显加大。
这一切都意味着,破局中国钢铁业危机,必须脚踏实地地践行重构,无捷径可寻。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