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还是外包:钢铁企业必须作出选择

2009-3-19 23:4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兴起虽然从2000年左右才开始,但目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物流是什么”的困扰,开始务实地盯上了钢铁业相关物流业务,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储等,纷纷抢夺钢铁产品及原料储运市场,国内外的商船队更是积极向钢铁物流“钻进”。
    对于钢铁物流前景,根据现在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其发展去向无非集中在两个问题上:钢铁物流是否会走向集约化道路?钢铁企业物流是否应该外包?
    从目前钢铁物流基本框架搭建的情况来看,将来中国钢铁物流毫无疑问将是若干具备仓储、加工优势的大型钢铁企业和依托仓储、铁路、商船的大型物流企业的天下。
    这些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配送网络和特有的交通工具,将逐渐整合中国冶金物流市场,占据先机的钢铁企业将拥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大型物流企业将拥有更多的定价话语权。
    这种判断的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是钢铁生产的特性。
    根据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驻中国代表王国文博士的观点,由于钢铁产品的市场是一个非柔性市场,即钢铁生产企业不同于其他制造业,可以较轻松地根据市场变化调节产量,钢厂只能通过渠道设计来节约成本。这时,仅靠多产多销粗放经营来发展企业显然行不通。所以,渠道设计所涉及的配送中心的区域选择、运输工具的选择、线路选择、信息系统的实施、包装方式和物流工具的选择、库存量和库存时间的最小化等都必须是企业考虑的因素。
    这显然不是附属于钢厂的那些分散的采购、运输与营销部门所能够独力完成的。从首钢船队建立到转让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形成规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在某些方面已经做到了无法取代。二是部分钢铁企业介入物流业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以较有代表性的宝钢为例,宝钢以销售为带动的分布全国的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体现了其主攻国内市场,形成强势钢材供应和远期物流经营的战略意图;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宝钢舍弃了商船队伍建设的机会,将原料运输外包,减少了管理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这两方面促成了宝钢收益的最大化。
    在原燃料成本和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销售价格上升空间逐渐有限的情况下,物流成本的降低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将越来越大,未来钢铁企业的物流前景将取决于钢铁企业对自身经营方向的定位,这种定位越早越好:要么,发展自身的物流力量,使之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要么,与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达到长远效益的最大化。
    反面的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一些钢铁企业针对目前铁矿石供应紧张所采取的应付性措施,如建立合资车队、船队正在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
    完全外包和完全自理的情况不能排除,而合作经营的途径也正在被尝试,物流模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的冯浩研究员表示:“对企业来说,关键在于理清钢铁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供需关系。”以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为标准,才能够作出真正符合企业实际利益的选择。(吕兵)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