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呼和浩特市如何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

2009-3-19 21: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将成为保证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的一剂良药。对于呼和浩特市而言,如何扩大内需保增长,实现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1515亿元的预期目标,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大实惠,成为首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

  7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大盘子

  呼和浩特市按照国家投资和优化结构的总体战略,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千方百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大投入,端出了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5亿元的大盘子,比上年增长15%。

  据呼和浩特市有关领导介绍,在工业经济中,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影响最大的是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行业。呼和浩特市近年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主攻非矿产资源依赖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原材料加工企业较少。目前全市有3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冲击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还不到十分之一。

  在这些固定资产投资中,不仅涉及农村和城镇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建设等方面,同时重点以重大项目的引进建设为抓手,全力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前已落实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30项,预计年内完成投资42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22项,新建项目198项。

  发扬光大乳业、电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发酵等传统优势产业,发挥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加大新材料开发,极力打造硅产业。广东明阳风电公司500套风机设备制造项目和维斯塔斯集团公司一期年产800台风力发电机组生产项目年内将建成投产。目前,呼和浩特已具备了打造“中国硅都”的人才、资源、资金优势,南京大陆集团、航天科技集团正在建造1.45万吨的多晶硅加工企业,企业除技术外还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引进了世界顶尖的技术人才,已经有1500吨投产。另外,作为硅产业更高技术的单晶硅已形成1000吨的生产能力,未来将发展形成5000吨的生产能力。

  第三产业凸显后发优势

  面对金融危机,从呼和浩特自身情况看,虽然存在许多困难,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对外依存度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比东南沿海地区小得多。此外,全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去年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受了大灾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严峻挑战下,首府服务业完成增加值 739.3亿元,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 56.2%;实现地方税收总收入合计51.4亿元,增长48.7%,占税收总收入的75.7%,服务业成为首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凸显后发优势。

  今年1月份,呼和浩特许多大型商场和超市销售额比去年同月增长近30%。随着“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搞活流通政策措施的落实,全市城乡消费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服务业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就业的积极作用,在加快推动金山铁通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美通、呼运、中储等现有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和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力度,并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提高呼和浩特市物流业在环渤海区域的竞争力。在渣打银行成功入驻和林设立村镇银行的基础上,渣打、民生、兴业、光大等银行省级分行正在积极引进,证券、信托、基金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重点建设大青山乌素图生态旅游区、呼和浩特黄河大峡谷旅游区等项目,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把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为内蒙古的旅游集散地,使草原的天堂呼和浩特成为“京津夏都”。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

  扩大内需不仅要扩大投资,也要扩大消费。进一步改善民生,将明显促进消费的扩大,带动经济增长。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困难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成为首府决策者们的共识。

  呼和浩特市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着力办好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保障性住房等8件实事。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加快发展经济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以及增加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年内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10%以上。为环卫一线清扫保洁作业人员每月增加200元绩效浮动工资。市四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旗县城镇低保标准每月统一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每年15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年1200元提高到1500元。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政策,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提高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住院报销比例;经济适用住房规模达到新开工房屋面积的20%,建设或购买3482套廉租房,使符合条件的城镇低保家庭全部住上廉租房;实施17所中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建设,加快解决“上好学”问题……件件都是重民生,贴民心,首府扩内需,保增长凸显民生路径。 (记者 贾永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