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格局中重构新“势”

2009-3-16 23: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危机中,或是重划新经济地理的时机。对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日照市委书记杨军来说,这至少是一个表达的机会。
“全球生产要素的‘东移’,中国改革开放重心的‘北扩’,交汇点在山东,日照是这一交汇点上新的对外开放前沿和投资热点地区。”3月11日,杨军向本报记者勾勒了他的新经济地理。
在这新经济地理中,杨军说,日照市要在区域利益格局重构中具备的这个新“势”,需要日照在区域融合发展中更好地把握。
对于这个人口280万,海岸线长100公里的地级市来说,这或许并非是想象。新亚欧大陆桥头堡、晋中南煤炭出海大通道的下水港、鲁南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口、山东省2000万吨精品钢基地一系列的重型项目,让其不可被轻视。
不过对于日照市的一把手来说,得势是一方面,如何借势出海则已非简单的方法论问题。这需要更大的视野和气魄。杨军说,更大的优势和竞争力在于“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所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里,最难的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尤其是弱者向强者提出资源共享的时候。对于日照来说,发球权既在它极力接轨的比它强六倍的青岛,也在它自己手中。
发展港口经济
生产泊位两年增7倍
《21世纪》:中央确定投资拉动内需保增长,在发展地方经济中,日照的着力点在哪里?
杨军:对于日照来说,我们要着力培育三大增长点:特色经济、区域合作和开放载体,也就是海洋经济、接轨青岛、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
海洋经济是日照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之一,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海洋经济占日照GDP的比重超过40%,虽然远高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但我们认为这一比重还不高,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1世纪》:沿海很多地方都在提海洋经济比重,日照的上升空间在哪里?
杨军:港口是日照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日照和鲁南经济带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做大港口经济,依托港口优势发展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临港产业,构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是日照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举措,给日照的港口经济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目前,日照港[5.20 0.19%]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审查,根据规划,到2010年,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能力将均达到2亿吨,远期通过能力将达到6亿吨,港口生产泊位也由现在的37个增加到252个,增加幅度近7倍。
现在我们正加快推进30万吨原油码头、防波堤、晋中南煤炭外运大通道出海口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港口的综合集疏运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山东省生产规模达2000万吨的精品钢基地就在日照,我们正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配套工作,随着项目在日照的落地和建设,钢铁将成为日照临港产业的核心产业、支柱产业。
除钢铁产业之外,我们还将重点加快发展石化、汽车、浆纸、能源、粮油食品加工、造船等临港工业,构筑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借力国家“十二五”
推鲁南临海产业区综改
《21世纪》:去年全国“两会”上,你和鲁南经济带城市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将鲁南临海产业区列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议。进国家综改一般是如何操作的?
杨军:全国人大以第3776号建议转至国家发改委牵头办理,国家发改委对我们提出的9个方面的内容,都一一作了认真答复,并建议将鲁南临海产业区先纳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上升到国家级层面。
2008年9月,山东省已将鲁南临海产业区纳入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目前正积极着手进行省级总体规划与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
我们日照市已经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与试点方案,作为综合配套的重点项目——日照保税物流中心(B型)也已顺利获批,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落实中。
下一步,我们将在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同时,积极争取将其列入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十二五”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分两步走的目标。
《21世纪》:鲁南区域开放。这对日照的重要性有多大,还是紧紧是区域概念而已? 
杨军: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港口是鲁南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区域共同的开放资源,因此,我们倡导港带一体化、港桥一体化、陆海一体化发展。而作为沿海后发展区域,被国家列为重点开发区域的鲁南临海产业区,在区域间的开放合作中将更好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扩内需保增长的有效载体。
我们将充分借鉴6个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经验,在鲁南临海产业区内探索建立跨区域的财税收入共享机制、跨区域重大项目的共同投入机制和后续管理收益共享机制,按照产业集约发展、利益分享的思路,探索发展“飞地经济”。
除了区域内的开放合作之外,鲁南临海产业区还将立足于形成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临港工业区、保税物流中心和临港物流设施等资源,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形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建立起对外开放合作新机制。
资源共享的发球权
《21世纪》:日照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进接轨青岛,2008年青岛市GDP约是日照市的6倍。有人戏称是日照“傍大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这并非均衡的合作,是一种突围的战略吗?
杨军:青岛是山东经济的龙头,日照毗邻青岛,接受青岛的带动和辐射,接轨青岛是日照市6年来一直推行的战略。这个过程也经历了三个转变:从单向接轨转向全方位接轨,从战术上的合作转向战略上的合作,从一般的项目接轨转向基础设施的接轨。
我们的体会是,融入青岛、接轨青岛,核心是资源共享,现在我们已经享受到了资源共享的益处。比如,青岛港与日照港合资经营集装箱业务,去年日照港集装箱业务增幅高达65%。
6年来,日照市共引进包括青岛港在内的项目737个,资金近150亿。去年11月26日,我们两个城市在青岛举办了日照青岛合作峰会,双方签署了77个合作项目,涉及资金达到233亿。
目前,与青岛的区域合作正在走向“一体发展,同城时代”,我们已经实现了在发展规划、市场体系、创新体系、生态环保等9个方面的一体化。作为区域发展一体化的一项成果,现在招商银行[14.52 2.04%]青岛分行在日照市开设分支机构,两地企业办理业务不用再交异地结算费用。
我们感受到,国家拉动内需的举措助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以铁路建设为例,我们正在和青岛市、连云港[5.23 0.97%]等城市联合筹备建设黄岛至江苏连云港的铁路,这也是山东铁路“四纵”路网骨架中的一纵,这对区域合作、生产要素的流动都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日照也是把区域合作当成日照市巨大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的。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们也将联合青岛、连云港等城市代表向大会提交关于调整理顺海关税征收涵养税源支持港口和地方建设的议案。
此外,还要联合青岛、连云港、盐城等城市,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快推进青岛—日照—连云港—上海的高速铁路规划建设的建议。
这条高速铁路可以将沿线的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盐城地区海港和南通港、上海港紧密连在一起。据测算,青岛至上海约693公里,按国内目前高铁运行速度,运行时间约为两个半小时。
如果青沪铁路能够尽快规划建设,我们坚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的开放合作中,作为沿海后发展城市的日照将会更有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