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半数以上建制村通上水泥路

2009-3-16 0:5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青海省农村公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自从2004年青海省开始实施村道硬化以来,已有半数以上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受益群众超过200万人。 
    2004年,青海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并计划于“十五”末实现西宁和海东地区乡乡通沥青路、川水地区和有条件的部分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由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青海省交通厅以每公里6万元至8万元的低标准补助,在条件相对较好的河湟谷地和距干线公路较近的村庄试点实施村道硬化工程,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几年来,村道硬化工程在农村牧区逐渐铺开,农牧民群众主动拆迁,义务投工投劳,全力支持村道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中农牧民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累计达到2000万个工日,出动机械500万辆次,折合投资达6亿元。各级地方政府加强领导、主动协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对加快村道硬化实施起到极大推动作用。2008年,青海省继续加快实施村道硬化工程,全年安排村道硬化项目6351公里,新建便民桥梁510座。截至去年年底,实施村道硬化的建制村达到2225个,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53.3%,较2007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受益人口超过200万人,循化、平安两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村道硬化的实施改善了农村道路交通条件,也带来了农牧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促进了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各地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和产业,建立了大棚蔬菜生产基地、水果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和畜牧产品加工基地。在各城镇周边地区,“农家乐”、“茶园经济”等迅速发展,并成为群众增收的新途径。新农村建设随之加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交车通到家门口,网络宽带、移动通信、有线电视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给农牧区带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变化。 
    据了解,2009年青海省交通厅还将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村道硬化项目203个,修建水泥路2500多公里,力争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早日走上水泥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