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加速长三角"同城效应"

2009-3-13 20: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源于铁路建设的"接轨"一词,早引申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义。岁末年初,浙江掀起的新一轮高铁建设高潮,既是浙江抓住时机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的有力举措,也成为全省"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最真实写照。而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形无形的接轨都在稳步前行。 

  杭州到上海只需半小时 

    2月26日,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在浙沪交界的上海枫泾举行了开工仪式。这条专线投资估算总额292.9亿元。根据规划,沪杭客运专线将沿沪杭高速公路北侧展开,北起上海虹桥站枢纽,南至杭州东站枢纽,正线全长约160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中途设有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南7个车站。 

    沪杭客运专线设计时速目标值为350公里,设计最小列车发车间隔时间3分钟,初期每日开210对列车,远期每日235对。杭州火车站与上海火车南站间对开动车组最快需78分钟,而沪杭客运专线将把旅行时间缩短到半小时。 

    沪杭段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运输通道,现有的沪杭铁路虽然经过复线和电气化两次改造,但仍不能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运输要求。沪杭动车组每班都会满员,周末更会超员10%,铁路部门时常需要增加车次。而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将与既有铁路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进一步释放运能,大幅提升通道整体的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 

    目前,在长三角大地上,一张快速铁路网正全面铺开建设,从而在长三角主要城市间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从上海往北,将经过苏南未通铁路的地区,并连接长江北岸多个城市,通过跨江大桥一直延伸到崇明岛;往南出嘉兴、经乍浦,跨杭州湾至宁波;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沪宁、沪杭(甬)为两翼的城际铁路主构架,覆盖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真正实现城市的"无缝对接"。 

    2008年7月1日,沪宁城际客运专线破土动工,设计时速200至250公里,预计2010年7月1日建成通车。2008年12月27日,宁杭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和杭州东站同时开工。宁杭客运专线正线全长24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杭州南京间运行时间只需1小时。杭甬客运专线正线全长150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建成后从宁波到杭州只需40分钟。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孙章教授表示,经济发达地区的同城化、一体化需要以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前提。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铁路建设应当有所偏重,这不仅是基于经济效率的考虑,也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长三角铁路网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其规划和建设具有示范效应。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属于干线铁路,是我国运行标准最高的铁路线。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还将与京沪、沪汉蓉、沪昆快速客运通道及沿海铁路紧密衔接。孙章表示,沪杭铁路客运专线除了满足区域内的运输需求外,还将与京沪、沪昆线联系,既完善了区域内的"微循环",又推进了与区域外"大循环"的沟通。 

  一体化:从实体道路到虚拟网络 

    区域接轨,交通先行。2008年1月13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28日,由杭州直达上海浦东的杭浦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杭州开车到浦东机场的时间比原先又节约了半小时。加上最早建成又拓宽成八车道的沪杭高速公路,沪浙间的高速公路通道已有20条车道。 

    2008年5月1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试运营通车,使沪杭甬之间形成"两小时交通圈",宁波、温州和台州等长三角南翼城市与上海的关联度、紧密度得以提升。仅过了半年多一点的时间,12月14日,杭州湾上第二座大桥嘉绍跨江公路通道工程开工建设,它将与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和上三高速公路等连接,充分发挥上海龙头辐射作用,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两座大桥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长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到2020年前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均能纳入核心城市上海的"3小时都市圈",中心城市沪、宁、杭之间,实现3小时互通;县及县级以上城市、10万人口以上城镇、重要运输枢纽和旅游景点,全部纳入20分钟高速公路网范围;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可以一日往返。据专家介绍,根据目前的建设速度,到2010年,"3小时都市圈"目标可基本实现。 

    2008年4月,浙苏两省共四条升级改造而成的高等级内河航道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验收。其中连接湖州、嘉兴、上海等大中城市,沟通杭湖锡线、东宗线、京杭运河、乍嘉苏线、杭申线等内河航道主干线的湖嘉申线湖州段经过改造后,直接从原先的100吨级提升为1000吨级航道,从而成为浙江省首条千吨级内河航道。改造后的航道,每年解决堵航产生的效益就高达2000多万,2010年运量将达到2400万吨。 

    浙江则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集装箱干线港和我国大宗散货深水中转港为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宁波 - 舟山港一体化进程。以宁波 - 舟山港20万吨级以上铁矿石码头建设为重点,建成进口铁矿石接卸转运基地;以宁波 - 舟山港进口原油码头建设为重点,扩大原油接卸能力,形成2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原油码头。 

    2008年年底,浙沪两地电子口岸实现互联互通,所有的浙江企业都能通过浙江电子口岸查询货物在上海的通关状态。2008年,杭州海关相继与宁波海关、上海海关和南京海关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我国率先启动的区域"大通关"--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已覆盖整个长三角。 

    区域通关网络已惠及4万多家浙江出口企业。湖州翰桥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五金出口企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参加"属地申报、口岸放行"区域通关模式后,企业通关效率提高近40%,而物流成本则下降了20%。金华海悦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苏经理说,过去在上海报关,公司要派人到上海盯着,等报关单放行后再打电话回来通知提货,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都比较高。现在只要在电子口岸上输入报关单号码,就能看到报关信息。 

    从省际合作到国家战略 

    浙江是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的最先倡导者、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2002年12月,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强调,加快浙江发展,必须"抓住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迅速崛起的机遇"。2003年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了"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战略决策。 

    6年多来,三省市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浙江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从省级层面,形成了"高层领导沟通协商、座谈会明确任务、联络组综合协调、专题组推进落实"的机制。省级部门则以专题合作为重点,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各市县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媒介,以各类展销、推介、论坛为抓手,以招商引资、技术合作、商品营销为重点,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接轨与合作,加强对企业接轨的服务与指导。长三角政府间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为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更好的软硬环境。 

    2008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这一地区在201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全国提前8年。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的这一地区将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和谐发展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意见》同时要求长三角地区在2020年或再用更长一点时间,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意见》为长三角一体化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2008年12月16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宁波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长三角地区贯彻国务院〈指导意见〉共同推进若干重要事项的意见》,商议了区域合作机制框架和新一轮重点合作专题,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努力保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联手"成为座谈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三省市的"联手"包括六大方面:联手贯彻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形成投资、出口、消费协调 拉动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联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联手推进自主创新,启动并重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 项目;联手推动金融创新,加快形成金融一体化发展格局;联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共同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发展困难;联手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资 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综合组专家陈建军教授分析说,中国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任务,但对长三角而言,不但任务更为迫切,而且还有责任带个好头。区域一体化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又包括城市群城市带建设,这两方面建设都能带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给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为两省一市在危机面前有了更多的共同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