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船只补给供应商新和 仍看好中国市场潜力

2009-3-12 10: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从集中出口转向积极扩大内需,对我国船业不一定是好消息,不过新加坡业者仍较中国同行具有几点优势。    新加坡上市的最大海事供应与物流公司新和(Sinwa)执行主席兼总裁沈荣镇指出,中国决定从国内寻找增长是件好事,但这一风向的转换却帮不到国际船运业,可能要使希望中国提高进出口的业者失望了。 
  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今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1418亿美元(2127亿新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不但出现“双下降”,也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然而,这却也还不到全盘否定中国的地步。 
  沈荣镇说:“中国要发展基础建设,港口、铁路、交通系统等,须从海外购买钢材和其他原料,这或许达不到国际船运界的期望,但我不会否定中国。中国还是会继续进口,美国复苏后也将重新进口。”他指出,中国提升港口而进行的挖泥(dredging)、铺设管线等项目,也为集团供应业务提供了一定商机。 
  在中国市场,新和集团是最大的船只补给供应商之一,通过合作伙伴,供应给8个港口停靠的外国船只。 
  到目前为止,为船舶扮演“超级市场”角色的船只补给供应业务在中国向来“外人止步”,几年前属于国营企业的专有领域,后逐渐开放给民营业者。但至今,海外商家仍受限于当局法令,而不能直接供应给停靠当地的船只,必须通过本土合作伙伴进行。 
  鉴于此,沈荣镇强调,中国船只补给供应市场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能,除了通过国际船舶供应商协会(ISSA)向中国政府交涉,也尽力扩展在当地足迹。 
  他说:“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不开放给海外供应商。我们目前致力保持在当地的能见度及网络,一旦市场开放后,将‘来真的’全力进攻。” 
  我国业者比中国具优势 
  他分析,在服务停靠于中国港口的海外船舶方面,我国业者较中国同行具有几点优势:第一,我国业者的总部设在新加坡,一旦货运出问题,所有交涉可从新加坡进行;第二,我国业者在语言上更能与国际船运业沟通;第三,我国业者拥有永不言败的服务文化,这些都是中国同行办不到的。 
  尽管中国市场增长潜力备受看好,沈荣镇却强调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选择放眼区域,继续扩展在澳大利亚的业务,发展当地仓储物流业务,同时也进军越南的胡志明市。 
  与此同时,他强调新加坡依然会是排名第一的海港,也是他的首选市场。 
  沈荣镇举例:“上海想超越新加坡,这在集装箱吞吐量上或许行得通,因为它有庞大的腹地支持,但上海永远不能成为亚洲第一的船舶供应港口。在上海找不到的种类繁琐货品,在新加坡都能轻易找得到,我们拥有所有货品的供应及联系。” 
  全球船业去年经历了前所未见的危机,新和集团却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净利上扬18%至940万元,营业额增长7%至1310万元,税前盈利上升27%,报1160万元。集团总收入有75%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和中国则分别占16%和8%。在业务比重方面,有80%收入来自核心船只补给供应服务。 
  展望来年,沈荣镇估计金融风暴的真正威力将逐步显现,业务的增长将更缓慢,但仍会继续取得利润。在船只空置率达10%、预计将飙升到17%之际,他打算花费25万元提升仓储设备、申请ISO40001认证,同时也派更多行销人员接触新客户、建立关系。 
  与此同时,他也预计本地船舶供应市场将进一步整合。 
  他说:“家族经营的小型供应商会比较吃亏,因财务和风暴承受力较低而受到更大冲击。这一行会重新洗牌,小型业者可能合并势力。大型业者会收购、鲸吞,这是这一行的定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