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联转“危”为“机”逆势扩张

2009-3-11 14:3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何大力
    面对经济寒冬,很多企业都选择削减投资规模,压缩运营成本,甚至裁员减薪,以便御寒过冬。然而,与这些“瘦身”策略大相径庭的是,吉联新软件有限公司却选择与众不同的做法,在寒冬里开疆拓土,走出了一条逆势扩张的征途。
    “旧办公室明显跟不上公司的扩张速度了。”吉联新软件总裁潘文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戏说牛年成了公司的搬家年,“在上海,总部搬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厦门,公司买了一栋大楼作为新的研发中心。”2009年年初,吉联总部正式迁往绿茵掩映的张江大厦,新办公室占地超过400平方米。与此同时,位于厦门软件园的吉联研发大厦拔地而起,这座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大厦,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中。大厦落成后,将成为包括咖啡室、健身房、瑜珈室、乒乓球室等集办公与员工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吉联科技文化之家。
    “物流业在金融风暴中首当其冲,恰恰使客户意识到修练内功,提升管理的必要性。”谈起扩张动力和潜力,潘文艺告诉记者,“吉联作为一家为航运、物流领域提供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咨询及技术支持等服务的企业,一直在寻求提升物流信息服务质量,全方位协助客户在瞬息万变的金融风暴中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行业结构与市场的同步升级。客户对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渴求,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我们的发展契机。”
    另外,2008年6月,上海张江汉世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吉联新软件投资3000万元,用于支持公司发展。这笔资金的注入无疑给发展中的吉联注入一针“强心剂”。
    “金融海啸对于成长型企业,是个逆势扩张、实现低成本赶超的极好机会。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事情。”潘文艺认为,“目前从宏观经济的层面来分析,金融海啸的冲击已经逐渐显现。金融危机客观上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机会,也是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应当苦练内功,勇于逆势扩张,趁着竞争对手畏首畏尾的时候提前出手、赶超,这是个抢夺市场蛋糕的好机会。”
    “吉联的扩张不是盲目的,而是理性的扩张、有力有序的扩张。”潘文艺表示,“目前公司决策层开始着手进行长远的、全盘的整体战略计划,务求吉联迈出的每一步,都踏实、有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