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上下合力 倾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009-3-10 15: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自己的舞台上定位自己的角色 江西史上最富创举项目 具中国先导作用 
本报记者李清平 邵猷芬 李汐 
 鄱阳湖如珍珠般串起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抚州、新余等多个中心城市,也形成了赣鄱大地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地带。近年来,各地「追比赶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可以说,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提出,为环鄱阳湖城市寻找更具概括性的地域经济、文化表达方式打开了新的思路。 
 「既要抱走工业文明这个金娃娃,又要坚决抛弃环境污染这个畸形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姚木根说,「江西正处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既要不失时机地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又要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 
 3月5日下午,江西代表团的讨论会对中外媒体开放,姚木根在会上说,江西省委、省政府已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已经同意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升到国家层面来规划和实施。当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完善、提升这个规划。 
 姚木根特别谈到,「生态和经济的统一,是一个世界难题。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来看,工业化的浪潮和环境污染似乎是一对连体怪胎,好像谁追赶上了工业化的浪潮,谁就必然要拥抱环境污染这个丑婆娘。」姚木根说,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和经济这两大命题统一在一个发展过程当中,融合在一个特定期的开发里面,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看,不亚于破解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记者在深入采访中得知,江西各级政府遵循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春节视察江西时所要求的,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继续努力让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上下齐心,合力破解,以大智慧创造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南昌 要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领头雁」 
 南昌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二者关系如何协调?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市长胡宪介绍,南昌的做法是,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 
 南昌的努力始于2002年,这期间发展思路历经「三变」:从初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思路,随后提升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而最新定位则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个将招商引资视为第一政务的城市,南昌拒签了数十个投资大但污染重的工业项目。实践证明,南昌以自己的坚持,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目标。南昌的经验已被联合国视为绿色发展典范向世界推广。 
 以2008年数据为证,这一年南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0.08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30.02亿元,增长14.5%,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挑战,南昌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胡宪说,南昌将加快省会城市向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转变,突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环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环鄱旅游的旅游开发等举措。继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推进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建设,明确产业定位。同时坚持以大项目为抓手,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一园(承接台资企业转移基地和台商创业园)、两基地(光伏产业基地和航空产业基地)、三产业(半导体照明、汽车及零部件、服务外包产业)、四重点(机电制造、冶金和新材料、医药食品、电子及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实施重大项目推动战略。 
 记者亦了解到,2009年,南昌将重点打造光伏、LED、汽车及汽配3个主营业务收入可望超千亿元的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机电制造、医药食品4个主营业务收入可望超500亿元的产业,壮大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完成江铜─耶兹铜箔公司高档电解铜箔(二期)改造、江钨集团公司金属镍钴、江西格特拉克变速器、海立空调压缩机、人民电器等21个项目。 
 正是因为南昌始终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所以在这一波的金融海啸冲击中,他们站稳了脚跟。 
景德镇 唱文化大戏 做经济文章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中,景德镇不仅是中心城市,而且是最有特色的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市市长李放,在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创建一种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成熟度决定着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经济,建设一个「山在城中,城在画中」的山水园林生态文化特色城市,营造一个适宜人居的家园,一直是150万瓷都人民的梦想。 
 李放说,纵观历史,凡是经济发达之邦必是文化兴盛之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论述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给景德镇留下了众多的陶瓷文物古迹。景德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陶瓷藏品资源,闯出一条文化会展业的新路子。近年来,景德镇相继在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成功举办了文物藏品、近代陶瓷精品交流展近百场,吸引了大批客商来景德镇投资文化产业。 
 李放称,景德镇要重振雄风,关键要更新思想,要有宽阔的胸襟。昔日「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让景瓷集各家之长而一枝独秀。今天,面对新兴陶瓷基地后来居上的竞争格局,景德镇依然选择打自己擅长的「牌」:取长补短、借兵打仗。 
 与科技部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引进深圳香江集团投资13亿元建中国陶瓷城、规划14平方公里土地建陶瓷工业园、引进台湾海畅、台达等外资企业,生产日用瓷器,抢占高新技术陶瓷「制高点」……景瓷人从「官窑崇拜」中走出,以市场的眼光、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陶瓷业。 
 李放介绍,近年来,景德镇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接长珠闽、连接港澳台、融入全球化」的力度,不断提高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能力,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推进大开放主战略。2008年,景德镇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41.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55.6%,增长幅度双双排名江西省第一 。 
 此外,抓项目建设是景德镇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2008年,景德镇高新开发区、景德镇陶瓷工业园、乐平精细化工工业园共引进项目近百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78个,实现进资48.63亿元。其中,20多个重点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得到国家的支持。景德镇电厂「上大压小」、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天然气管网、机场扩建改造等重大项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已开工或批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2亿元。在重大项目的强力带动下,该市全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20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增速列全省十一个设区市第二位。 
 李放向记者介绍,景德镇选定了12个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课题研究,列在首位的就是重振景德镇陶瓷产业及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体系研究。 
九江 开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并重之路 
 九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共有9个县、区被纳入环鄱阳湖经济圈重点规划范围,占所有重点规划县、市数量的三分之一;九江470万人口中有300万在鄱阳湖区域。毫无疑问,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于九江在新起点实现新的跨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长曾庆红介绍,为充分发挥九江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有的作用,新一届九江市委、市政府描绘了建设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先行区的发展蓝图:即「两区」交互(园区、城区交互)、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3年财政收入翻番,5年实现全面进位。 
 同时,九江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项目建设的机遇,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聚。当前,已经成功申报了共青城青年创业基地、台商投资基地和农业示范基地;昌九城际铁路、彭湖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彭泽核电项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即将开工建设。为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超前包装和推进一批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生态移民、血吸虫病防治、湖区中心码头等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新型制造、优质农产品基地、生态旅游和清洁能源项目,加快湖区经济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沿湖生态县城和村镇,提高湖区城镇化水平。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启动建设沿湖景观林带,加快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 
 曾庆红强调,把握九江市环鄱阳湖区生态和经济发展特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科学推进和实施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扬湖区生态之优,成绿色经济衍生之势。九江在推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进程中,对环境保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宁可少点税,不能脏了青山和绿水」,日前,九江市再次把环保工作提到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针对县域经济目标考核方案明确提出,「对县域经济的考核,要实行环保、计生、安全生产、社会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这是九江首次把环保工作与目标考核和各类评先表彰挂钩,把正在开展的「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考核体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硬指标。此举一出,不少政府官员戏称给他们再上了一道「环保紧箍咒」。 
 相关举措还包括,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保设施建设。通过推进企业节能项目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加大污染减排力度。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指标实现「双下降」,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以武宁县为例,该县拒绝2个亿元项目入户,彻底取缔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污染的化工厂。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已开展大规模生态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使九江市的生态品牌效应进一步突显,灵山秀水更为九江市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 
 曾庆红说,九江将紧紧围绕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的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创新机制、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优势和主体作用,努力争当全省生态经济区建设排头兵。 
鹰潭 发展现代大物流 
 坚持把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区作为实现鹰潭超常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鹰潭市市委书记杨宪萍指出,随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和深入推进,国家和省将出台、实施一系列重大政策与举措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这对于作为环鄱阳湖城市群之一的鹰潭,是扑面而来的重大战略机遇。 
 杨宪萍介绍,大物流,是鹰潭市实施「生态立市、项目引领」为特征的「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铜都的可靠保证。新一届鹰潭市委、市政府结合鹰潭实际,积极谋划现代物流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物流工作领导班子,高位推动,全力促进,推动了物流工作的健康发展,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作为全国城市结构性竞争优势排名第五位的鹰潭,具备发展大物流优越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活跃的市场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富有特色的产业优势,是联结「珠三角」、「长三角」和「闽东南」的大通道,联接内地与沿海的黄金通道和「万商西进」的「桥头堡」;是鄱阳湖经济区中物流产业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如何将沉睡的物流优势催醒、激活并发挥出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时度势,提出制定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即政府主导、控制货源,以运起步,以运带储,以运带工,以运带贸,长短结合,分步实施,把鹰潭打造成华东地区承东启西、通江达海、公铁衔接的枢纽性「无水港」。以铜材、铜废料物流为核心,具有循环经济特色,包括有色金属、钢材、水泥、石化产品、竹木、化肥在内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宗原材料物流中心,以及华东地区重要的粮油、食品、水果等生活资料物流中心。鹰潭市把实现「四大一新」的发展思路作为全面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效举措。 
 杨宪萍透露,根据鹰潭各区域产业布局的特点和物流需求的不同,鹰潭市安排物流设施和基地建设。贵溪是国内最大的铜冶炼、铜加工及基础化工基地;余江的微型原件工业,眼镜工业颇具规模;同时贵溪和余江都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畜产品输出地;而鹰潭市区同时拥有市工业园区和城市生活物资消费两类物流需求。据此,综合性物流园区定位于贵溪,主要是大宗原材料的规模化仓储和流通加工,依托铁路优势的项目,并且与无水港密切衔接;市区构建城市物流中心,主要为市区及贵溪、余江、龙虎山等地提供城市物流服务(生活用品配送),并兼顾环鄱阳湖区的周边地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着力建设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鹰潭市去年8月正式启动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即以治理农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为主抓手,以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为目标,以建立农村卫生管理机制为核心,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整顿。 
 为确保这项工程取得实效,鹰潭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立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工作机制的意见》,市、县(市、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构建了市、县、乡(镇)、村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四级联动责任机制。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的同时,该市印发了10万余份《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使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的目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家喻户晓。 
 鹰潭所创新的 「5+2」垃圾无害化治理模式,已在全市4000多个自然村组展开,得到了省科技、环保、建设等相关部门的肯定,专家认为,它体现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 
新余 以支柱产业为依托互惠互补 
 当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进一步加深时,江西省新余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正在致力于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小巨人」,成为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目标的先行者,形成了可贵的「新余现象」。2008年,新余市完成生产总值402.3亿元,增长17.1%;财政总收入55.07亿元,增长32.5%,十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省前三位,其中十项列全省第一位。 
 5年来,新余加大产业格局调整,一钢独大的局面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在经济较为困难的2008年,三大支柱产业优势凸显,仍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4.1亿元,增长61.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8%,其中,光伏产业128.7亿元,增长212.5%;钢铁产业432.4亿元,增长39%;新材料产业33亿元,增长99.3%。 
 新余市长李安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能源短缺大背景下,作为清洁能源、新兴可再生能源,以赛维LDK为代表的光伏产业抢占制高点,在发展广度与深度上将迎来一场划时代的革命,迎来大发展春天。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光伏产业突破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道路,将会是江西最具竞争力、最有发展潜质的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新余市抓住园区建设、产业辅导、企业培育三大关键环节,提高工业发展集约化水平,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群,现在新余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78家,其中过百亿元的2家,过5亿元的17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5家。 
 与此同时,项目是新余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撑,全力以赴抓项目是新余经济率先突围的关键所在。李安泽介绍,2009年,新余市计划安排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01个,总投资1340.8亿元。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去年新余市光伏产业产品销售创造了128个亿,预计今年光伏产业产品销售将超过300个亿。当前新余光伏产业巨头赛维的订单已经签到了2019年。正在运作的新钢三期技改工程、赛维2.1万吨硅料、升阳3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逾千亿元,靠的也是项目对国内外企业生成的巨大吸引力。 
 据介绍,下一步新余将突出重点,围绕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抓好赛维硅料硅片、升阳太阳能电池、华电螺杆膨胀动力机、江锂电解镍、新钢薄板、电工钢、钢绞线、袁河抬水工程等100个重大项目,并在全市广泛推广光伏产品应用,把新余建成国内重要的太阳能产品大范围应用的示范城市。同时紧紧抓住当前钢铁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施精品战略,实现从普钢到优钢的嬗变,致力打造船板钢、电工钢、金属制品三大精品基地,加快建成千万吨钢铁企业。  
赣州 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江西的母亲河赣江的源头在赣州,香港饮用水东江的源头也在赣州,在相当程度上,对江西和香港来说,能不能喝到洁净的水,赣州至关重要。对鄱阳湖水资源保护来说,赣州的保护措施到不到位也至关重要。所以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城市之列的赣州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行动,令世人感佩。 
 赣州中心城区地处赣江源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保护生态对赣州「两型社会」建设乃至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所具有的意义不言而喻。全国人大代表、赣州市市长王平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介绍,为保护源头水,赣州严格施行以下举措,一是落实环保责任制,在赣江两岸一定区域内杜绝批建污染企业,并搬迁现有部分企业。同时,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两年内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二是建设园林城市彰显生态文明。加大城市绿化进程,兴建占地1000多亩的中央生态公园,使之与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杨梅渡森林公园等一道,成为城市「绿肺」。三是注重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城市与组团之间的建设,坚持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通过绿地、山林、农田和河流进行柔性分割与过渡,以快速干道连接,保留和建立多元化的乡土生态系统,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使赣州城市镶嵌于自然环境,成为一个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城市。 
 2008年,赣州推进中心城区六大片区建设,对赣州创新城市发展模式、构建特大城市意义重大。王平表示,建设特大城市,就是要通过城镇化聚集生产要素,以「极化效应」提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若没有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就易造成环境破坏。 
 赣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用3-5年左右时间将把赣州建设成为中心城区面积200平方公里至3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到300万的特大城市,确立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 
 中心城区划为章江新区、开发区片区、峰山片区、水东片区与赣南大道,组团式推进开发建设。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当前,中心城区概念发展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纲要、河套老城、章江新城、站北区、站东区、西城区、梅林水东片区、水西湖边片区等操作层面的控制性详规以及三江六岸的城市设计和相关的专项规划等都已完成,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赣州城建实现了与国际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顺利接轨。 
 特大城市建设中,赣州既注重物的建设,又注意满足人的需求,凸显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改善民生理念。首先,在应急体系建设上体现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了城市应急交通、城市完整教育、应急饮用水源、应急物资储备等体系,极大提高了中心城区生生成活安全系数。如,即将竣工的应急饮用水源体系一期工程──峰山饮用水源工程,就能满足70万人3至5天的应急饮用水需要。 
 另外,在资源集成中,赣州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四大产业集群和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钨、稀土等资源导向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依托,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追赶与跨越。2008年,钨、稀土、萤石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利税总额75亿元,分别增长23.5%和20%;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3%。 
抚州 抓机遇 提速进位 赶超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抚州市市委书记甘良淼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抚州在新起点上提速进位、赶超发展的动力。 
 甘良淼介绍,当前抚州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抚州赶超发展的核心就是经济实力要增强,发展水平要提高,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甘良淼说,工业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是财政增长的重要载体,也是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抚州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集约水平,加快企业向园区集聚,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工业对财政增收的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对扩大就业的吸纳能力。2009年,抚州市园区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30亿元以上。全市工业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 
 同时,抚州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以产业对接和融合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形成以南昌为核心的城市群内各个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和良性交互,实现共同发展。建设生态农业的新路子,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像抓工业招商那样抓农业招商,像抓工业园区那样抓农业园区,加快高效农业技术孵化,着力打造技术先进,集农业试验示范、市民观光休闲、教育文化公园于一身的农业科技园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南丰蜜桔「双百工程」,提高南丰蜜桔市场竞争力;不断做大烤烟、白莲、麻鸡、香料原料林等特色产业。甘良淼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努力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经营新格局。 
 甘良淼表示,抚州融入环鄱阳湖区,将在一个层次更高、平台面更广,由城市群构筑的区域内寻求赶超发展。环鄱阳湖的城市群快速崛起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今后,抚州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的对接,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积极主动与各兄弟城市进行政策对接、市场对接、机制对接、生产要素对接,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相互融合和集散,形成我们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带动和促进全市产业群发展,为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兴起贡献一份力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