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专家:当前尤其需要正确处理内外需之间关系(

2009-2-9 0:3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继续将其置于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内需与外需的关系  

    世界金融经济危机已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通过外需的急剧降温严重冲击我国制造业。在此关键时刻,我国确定了一揽子扩大内需政策,要求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这是非常正确的战略选择。但是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认为过去我国经济结构本来就存在严重问题,表现为外贸依存度过高,金融危机只是使问题早一点暴露出来而已;二是认为金融危机是我们调结构的良机,中国依靠扩大内需就可以救经济,完全可以不要外需;三是认为外部需求非我们所能左右,采取任何措施都不管用,只能听之任之。这些看法严重背离中国的国情,不符合中央扩内需、稳外需和千方百计稳定外贸的精神。实际上,内外需的关系十分复杂微妙,必须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特别是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内需无法弥补外需、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状态。  

    现阶段经济发展对外需的依赖有其客观必然性  

    外贸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改革、发展、创新的综合性引擎  

    我国对外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外贸在率先改革推动下飞速发展并成功实现了贸易自由化。1978~2007年,我国外贸从206.4亿美元增至21738亿美元,年均增长17.4%,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实现宏观经济主要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5年,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建立了专门数量模型,测算的结果比较有说服力。研究显示,按累计计算,1978~2003年进出口增长年均拉动我国经济增长1.3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为14.24%;出口年均拉动我国经济增长2.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1.78%。我们综合了各家机构的方法,粗略估计,1978~2007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20%左右,年均拉动经济增长近2个百分点。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外贸的开放和发展对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综合性积极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充分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技术进步,缓解了资源瓶颈,引入了竞争机制,成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以进口为例,进口是促进我国生产率提高最为重要的因素,据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测算,进口对我国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率约为46%。特别是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贸易开放和自由化还有助于打破国内产业过度保护的坚冰,在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动宏微观经济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实证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和自由化,可以打破内生的体制和利益壁垒,不仅成为体制转型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而且还可以推动金融改革的深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贸易开放还可以推动金融开放,减轻金融抑制,从而降低货币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我国制造业对出口是一种路径依赖而非政策依赖  

    我国制造业出口高速增长,首先是由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决定的,与现阶段工业化水平有关。同时,制造业的出口形成路径依赖还与深层次结构因素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造成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加大了出口压力。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最近10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79%,而我国的平均消费率只有59.5%。这导致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很多企业只好面向国际市场寻找出路。据商务部连续调查,多年来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近1/3,为28.7%;供过于求的商品约占2/3;基本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300种投资品中,基本平衡的占大多数,供不应求的仅占很少比重,并且主要集中在能源、有色金属和木材等上游资源型投资品上而不是一般的下游产品上。可以认为,我国消费品市场全面过剩,投资品市场部分过剩。  

    第二,由于产业政策过于强调"填平补齐",提高国产化率,我国进口替代不断升级特别是钢材、水泥和汽车等重化工业的进口替代客观上加重了其对出口的依赖。  

    从微观看,大量企业由于国内信用体系问题、支付问题、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不愿意做内贸,而愿意出口。  

    从制造业的出口路径依赖到宏观经济的路径依赖  

    出口增长对宏观经济带来了多方面推动作用:第一,确保了我国很多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第二,带动了出口产业配套的上下游工业的发展;第三,由于现阶段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度很高,出口增长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第四,出口部门及其关联部门提供了大量就业,为解决国计民生这一宏观调控重要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五,我国出口增长对居民消费有非常大的关联效应,出口及其相关部门职工收入的提高成为支撑消费扩大的重要动力;第六,我国投资的增长也与世界市场需求和出口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出口带动了有效率的投资,极大地改变了上一轮经济周期有效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七,有利于缓解国内产能过剩,避免影响相关企业的正常运转,减少破产倒闭,有利于确保社会稳定,控制金融体系的风险。  

    可见,现阶段出口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对我国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我国总需求的重要部分,保持出口稳定增长仍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出口路径依赖与其他国家比较并无特别异常之处  

    通过广泛的国际比较可以发现,我国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路径依赖,总体上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带有客观历史必然性。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和工业化加速阶段普遍呈现外贸依存度大幅上升现象。目前,发展中国家平均外贸依存度高达69%,还高于我国。  

    第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上对世界贸易依存度从1990年的38.7%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69.5%。  

    第三,以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为代表,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较高的出口依赖。2007年,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外贸依存度分别高达400.6%、363.6%、123.8%和76.8%。  

    第四,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经济大国长期成为出口和贸易顺差大国,客观上都存在对出口的高度依赖。2007年德国贸易依存度达83.8%,日本虽然表面上外贸依存度不高但实际上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  

    第五,西欧大多数国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引擎,如荷兰、比利时2007年外贸依存度分别达159.2%和217.9%。  

    综合起来,处于不同阶段的各国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长期以来对外经济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经济发展对出口历史性的路径依赖,如一些西欧国家就是典型;二是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在一定发展阶段形成了对出口的路径依赖,如亚洲"四小龙";三是在一定阶段的人口和收入分配等条件下,"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经济结构加剧了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如大多数东亚经济体过去都存在这种现象;四是在经济进入发达阶段以后,尽管已经实现向高消费率和服务经济的转型,但经济对货物出口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如德国和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在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对外需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带有很大客观必然性;而且,由于我国同时兼具上述第二至第四类国家或地区共同的特点,我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将更具长期性、复杂性。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内需与外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国内市场和需求可以为出口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   

    一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为出口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三是国内研发和技术设备投资的增加,可以带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特别是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四是国内市场和产业技术优势还可以促进双向跨境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五是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与升级,还可以有力推动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物流供应链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加快升级,从而提高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化品牌和知名跨国公司的培育。   

    外需对内需也有着同样巨大的拉动作用   

    一是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对国内即期投资与消费需求有很大带动作用;二是对发展中国家拉动内需和消费结构升级有特殊效应,通常发展中国家新兴和高端产业发展都会遭遇本地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高成本、高价格瓶颈制约的打破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和消费类电子产业就是在庞大外需支撑下迅速实现了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大幅降低了成本和价格,激活了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我国也因此迅速跃居世界互联网用户和电话用户世界第一;三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规模经济、竞争效应、消费引导等综合性外溢效用作用下,我国城乡消费品市场得以迅速成长;四是外贸通过上下游产业产生乘数效应,拉动国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需求的扩大和升级。   

  当前尤其需要正确处理内外需之间的关系   

    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同样也难以独善其身,必须做好与世界一道共同应对危机的准备。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一直以内需为主导,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外需方面带来的巨大损失,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更要以内需为主导。在当前形势下,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是十分正确的;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今后较长时期内主要依靠自身的市场、资源和资金来发展经济,也是不可动摇和无法改变的。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是不要外需,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并不矛盾。必须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扩内需与稳外需的关系,短期内特别要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尽力减少损失,为扩内需政策发挥作用赢得时间和空间。而且,强调扩大内需,并不是说对外贸易不重要。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实现今年经济平稳发展目标,不是只靠一个国内市场,还必须依靠两个市场。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当前出口的困难,但决不能听之任之,无所作为。这充分说明,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继续将其置于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出口和吸收外资滑坡的损失不可小视   

    在我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开放型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放任出口和吸收外资大幅滑坡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出口的下降通常将伴随生产、投资和消费成倍的下降,抵消国家扩大内需各种政策的作用,对实现即期经济增长目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这也是东南亚国家和其他很多国家在非常不利的贸易条件下仍不惜代价扩大出口的一个原因,例如韩国政府就把保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样,拉动投资,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更多地调动社会力量增加投资,包括更多更好地吸收外资。公共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有周期长、效率不高、对民间投资挤出效应较大等共性特点,必须正确处理好其与民间投资的关系。因此,保持外商投资规模,提高外商投资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保出口仍然面临一些有利条件和优势:一是劳动力综合优势。二是30年对外开放奠定了开放型经济的良好基础,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三是当前出口仍有一定市场空间。根据既往的经济危机规律,在危机的特殊时期存在着"土豆"效应,人们被迫压缩中高端产品的消费,但低端生活必需品需求反而会趋于增加。由于我国出口的许多产品处在中低端,在发达国家的替代性不强,扩大出口仍有一些机遇。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危"中之"机",过去泡沫经济破灭时我们就有这样成功的例子。   

    因此,当前保出口是保增长、保就业、保产业、保民生的源头,必须也能够有所作为。当务之急是抓紧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渡过难关,千方百计维持和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力争出口有所增长,为今年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正确处理扩内需与稳外需的关系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要求   

    无论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进程都不能也无法中断。如果我们能够在防范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继续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我们就能抓住一切有利机遇,就能继续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进一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当前正确处理内外需关系需要注意的若干具体问题   

    第一,应全面辩证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安排和部署经济工作时必须全面权衡两方面需要,在以扩大内需为宏观经济调控立足点的同时,继续高度重视和支持外经贸发展,以形成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各项目标。   

    第二,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水平。我们必须提高宏观调控部门人员的素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调控的规律和知识,显著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服务。   

    第三,按照国际通行做法进一步完善对外经济政策体系。当前的重点,一是及时实现出口零税率;二是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尽快完善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体制和政策,显著加大政策性金融手段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完善加工贸易监管办法,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改为海关依法实行常规高效监管,稳步有序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四是按照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客观需要,适时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稳定;五是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减少行政审批和不合理收费,降低交易和行政成本,优化公共服务。   

    第四,正确处理外贸外资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的关系。短期内应该把保规模、保市场、保产业、保企业作为主要任务,这是当前应对危机的特殊需要,也是保稳定、保就业、保民生的源头;同时,也要合理关注结构和质量问题,特别是在中长期内一定要把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吸收外资产业结构、提高外经贸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五,在外资政策上要继续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按国际惯例经营的良好环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透明度,以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直接投资竞争中继续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持吸收外资的稳定发展势头。当前,既要着力稳定外商投资增量,也要把巨大的外商投资存量作为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解决流动性不足、融资、出口和再投资等新的难题。(王子先   商务部研究室副主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