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清退91家“入网”企业

2009-2-6 23: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打着“电视购物”的幌子,借助中国邮政“代收货款业务”,不法分子大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为应对邮购骗局,中国邮政专门制定办法,却在基层得不到执行,成一纸空文……
    《市场导报》近期连续刊发报道对此予以披露,引起中国邮政高层的关注和积极回应。相关人员日前透露,经过整治,已有91家入网企业(加入邮政EMS代收货款业务体系的企业)遭到清退,同时针对《代收货款紧急处理办法》在基层得不到执行的状况,他们已责成各省公司贯彻落实。


“问题”企业清理出局

    杭州的一位黄女士,新近通过导报维权QQ(541845077)成功维权。
    前些天,她接到一个电话,说可用信用卡积分,参加换手机活动,398元可换一部价值2000元的西门子手机。而当邮政EMS送货上门后,她方才发现这部手机价值仅百元。
    意识到受骗后,黄女士立即拨打邮政11185电话,要求停止付款但未果。
    网上查看到《市场导报》的报道之后,她抱着一丝希望联系了记者。经本报联系浙江省邮政公司后,她顺利地获得了退款。
    而在此前,相似的邮购骗局层出不穷。种种迹象表明,邮政部门在早已知晓骗案泛滥的情况下,出于经济利益等考虑,依然对此予以放任甚至是放纵。
    2008年10月10日,本报首度就此现象刊发报道《邮递员违心投送低劣商品,“北京电视购物”借邮政赚昧心钱》,引发网络广泛转载。当月中旬,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速递局即下文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整顿入网企业。当月30日,速递局再度召开“全国国内代收货款业务专项治理活动电话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对代收货款业务的监控力度。
    “我们针对的就是利用邮政渠道销售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的行为。经过两个月的整治,全国的状况有很大好转!”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速递局国内业务处副处长陈琳告诉导报记者。
    整治行动自2008年11月始,那些单纯的物流公司及“电话公司”都在此次清理之列。
    “我们提出了几大要求,只要不符合的,必须清理!”陈琳指出,单纯的物流公司由于是受他人委托投送商品,源头无法监管,因此质量没法保证。而“电话公司”自己没有实体,只有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只有那些有自己的平台,有自己的产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的企业,方能保留并与中国邮政续约。
    经过整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了91家入网企业。而这些“问题企业”主要集中于河北、北京及广东等省市。
维权新规必须贯彻执行

    为了应对不断发生的邮购骗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速递局此前曾出台《代收货款紧急处理办法》,以解决客户收到货物与订购不符的投诉。然而,这一制度在层层下发之后,执行力大打折扣。 
    浙江嘉兴市的徐先生至今对此耿耿于怀。当初发觉受骗之后,他当场与南汇邮政所交涉,对方却以种种借口回绝。相关人员即便多次向邮政所负责人指出《紧急处理办法》的存在,但依然无济于事。
    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位屈先生通过导报维权QQ告诉记者,他多次与当地邮政11185客服热线交涉,但对方非但不予处理,甚至表示对《紧急处理办法》并不知情,没有收到下发的文件。
    “《紧急处理办法》必须得到执行,我们曾经专门组织过全国性的培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速递局陈琳副处长指出,基层邮局不执行或者是不知晓这一办法都是不应该的。他们将责成各省局,对每一名投递员培训到位。今后如因不执行该办法引发的投诉,相应的投递局将会受到处罚。
    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速递局积极回应本报监督的同时,作为行政管理机关,国家邮政局同样引起了关注。该局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受理中心负责人对《市场导报》记者表示,受骗消费者直接向企业申诉不能获得满意解决的,可拨打12305电话,向各地邮政管理局或直接向国家邮政局投诉。
    导报记者获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速递局近日已履行承诺,向全国各省邮政公司发出通报,重申对于《紧急处理办法》的贯彻执行,并要求对相关人员培训到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