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建设国际贸易中心?
2009-2-5 12: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上海提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口号已有时年。然而回看这些年“四个中心”建设的影响和成效,似乎大家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了金融中心的建设上,金融中心成为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宠儿,而凭籍中国“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和上海港的天然地理优势,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也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看来,独独被冷落了的就是上海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了。
但既然是四条腿走路,怎可跛了一条腿呢?其实,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与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可以说,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是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航运中心的重要条件。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应该为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航运中心的建设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的建设目标为参照系。《国际贸易》2008年曾载文论述,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以相当规模的国际贸易为支撑,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配置格局需要建立以航运设施为主,航空设施、信息港设施为辅的立体式的贸易基础设施。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为金融企业提供离岸服务或离岸服务外包来提高金融企业的运行效率。没有金融离岸服务和离岸服务外包的支撑,上海难于在全球金融分工条件下建成具有高效率的金融中心,我国国内的金融主体不可能具备国际竞争力。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不仅依赖制造能力,更是依赖与制造有关的研发、设计服务和商业服务,而且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也有赖于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个中心”之间的关系正如韩正市长在2009年上海两会期间曾表示的,“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中心的发展,离不开航运中心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贸易中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国际贸易中心在上海整个建设发展中间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贸易中心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上海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因此,对上海来说,建设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就本质而言具有“四位一体”的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
就上海而言,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不仅关系到上海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的地位,而且关系到上海如何尽快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近年来,上海第三产业的占比始终在50%左右,与目前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70%左右的三产比重相比,产业结构方面有明显的差距。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与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没有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分工体系,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服务贸易不发达相关联的。诚如专家所言,“上海服务业产业分工体系仍然以大而全、小而全为主。一方面,大型服务企业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服务分工体系,没有成为上海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巨大市场,没有为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没有为中间服务贸易提供市场。另一方面,没有形成大型的专业服务提供商。这使上海服务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也无法形成国际竞争力”。
虽然,上海在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措施较弱,但近年来上海也逐渐注意到了这点,特别是2008年来,上海已从三方面开始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工作。一是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心”内涵和外延,查找优势和差距,明确目标和任务,大力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抓住首届全国服务贸易大会在上海召开的契机,发展服务贸易;贯彻落实国家加工贸易政策,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向高附加值、高科技方向发展,并促进进口管理工作从限制进口向鼓励进口转变;发展口岸和转口贸易,提高转口贸易在上海口岸贸易中的比重;继续深化“大通关”工程,优化口岸通关环境。二是继续加强综合投资贸易环境建设,促进吸收外资与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总部经济快速集聚为抓手,促进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理顺市区及开发区间的审批权限,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节约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着重引进技术、质量、营销网络和海外资源等;加快调整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引导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对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科技创新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发展海外经济。建设一批知名的投资、贸易和工程品牌项目,抓好波罗的海明珠、伊朗电站等海外重点项目建设;狠抓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运作的专门经理人才;抓紧梳理适合开展海外经营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推动上汽、建工、电气等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2008年12月,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基地、中环商务交通枢纽、赢华国际商务广场和中科研发大厦四个项目开工,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使上海在2020年成为与东京、香港、新加坡并驾齐驱的亚洲会展中心之一,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成谱就了华丽的乐章。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路途上还存在着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虽然目前上海港的外贸吞吐量名列世界前茅,我国的国际货物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排名第二,但在商品交易与交易服务功能上还显得很薄弱,形式单一,主要以集装箱箱量运输和以口岸进出口贸易量为主,与贸易相关的金融资本市场服务尚处于初级形态。与货物贸易有关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贸易平台等现代服务体系没有及时跟上。
上海作为贸易中心的辐射能力还比较弱。服务贸易基础设施落后,开放程度较低。目前上海的贸易载体主要还是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最终产品和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中间产品为主,即使是服务贸易也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服务内容,因此难以形成对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内涵支撑。在网络技术和网络运用方面目前上海的服务业企业也存在许多不足。网络的技术程度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缺乏网络联系,贸易网络基本被国外跨国公司所掌控。
那么,上海到底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贸易中心呢?
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中心是指国际化的零售批发交易中心、口岸贸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多项实体功能的综合体。从贸易形态来说,主要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依托,以制造业、服务业为基础,并辅以交通运输、电讯设施、金融保险、政策法规、人才等诸多要件的配合。
随着贸易方式的改变,国际贸易中心也从原来的以贸易集聚为特征的传统国际贸易中心向以功能和网络为特征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转变。其特点是以中间产品贸易、转口贸易和离岸服务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在世界城市贸易网络体系中起到中枢功能的城市。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中心的贸易形态已由原来的以最终产品贸易为主的货物贸易向中间产品贸易、最终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的形态发展,而且许多货物贸易中也含有服务贸易的成分,如技术贸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随着韩正市长在上海两会期间对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表示出的充分关注,近来各方贤能对国际贸易中心的建成也是见仁见智,献计献策。其中的许多对策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值得有关方面认真吸收。
首先,上海应该学习借鉴当今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纽约、东京、香港等的经验,全力推进商品交易及其服务、资本市场建设、转口贸易服务营运的发展。《文汇报》不久前曾载文认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突破口之一是要从系统的政策设计角度,加强对上海地方经贸法规实施环境、商务交易信用履行环境、管理和服务技术创新支持环境、国际商务复合人才开发成长培养环境的建设进行专项研究,及时制定出台完善措施。
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方面,上海可以纽约为参照,鼓励国内外企业在上海设立国际服务运营中心。美国的许多大公司都在纽约设立了各种服务公司,特别是各种金融服务公司和专业性服务公司,这些公司通过纽约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网络体系。上海可以借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努力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为国内外企业在上海设立国际服务运营中心创造条件,把浦东打造成为高附加值贸易集聚区。
上海要建成国际贸易中,其内涵不只是要在数量指标上与其他国际贸易中心相抗衡,更需要具备世界级城市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例如,为中国人所熟知的“鼠标现象”,实际上就是说明了服务环节没有掌控在自己手中所遭遇的尴尬。美国罗技公司W牌无线鼠标的市场销售价是每个40美元,其中有15美元归于分销商和零售商,13美元给零部件供应商,3美元给在中国苏州的装配厂,剩下8美元留给自己。罗技公司450名员工的薪水远远超过苏州装配厂4000余名职工的薪水总和。
其次,上海还应该积极利用“世博会”的公共性和外部性机遇,通过会展业、博览业等的发展,使上海成为全球采购商、供应商和国内外消费者的首选地和消费场所,实现资源信息与市场需求高密度、低成本、面对面的配置。以此带动上海服务业发展,尽快完成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推进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再次,上海也要利用好长三角兄弟省份江苏和浙江两大重要腹地,积极推进长三角贸易一体化发展。比如,从目前来看,江苏和浙江可在以下方面为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提供便利:一是陆地运输网络的构建。随着跨江大桥、京沪高速铁路等的建成苏浙沪三地的陆地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大幅度改善,原本一些交通处于劣势的城市,如浙江的宁波、江苏的苏北各城市都开始具备了担当上海陆地运输腹地的重任,使上海的货物贸易在长三角形成发达的网络体系。二是港口群的分工协作。江苏拥有众多的长江沿岸港口城市、江浙拥有连云港、宁波和舟山等深水良港城市,的发展和利用也将会更有前景。江可利用两省的优良港口资源,可为上海港分流集装箱业务的同时,重点搞好零担货物运输,吸引江浙沪地区零担货物从地理条件最适合的长三角城市出口,使苏浙成为苏浙沪乃至更深腹地零担货物进出口的中心。
回顾历史,上海之所以能在20世纪20、30年代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不容置疑的贸易中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长期领先的批零贸易和航运物流。所以,上海在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四街四城”等主要零售业终端布局和物流系统建设外,还应该加紧建设一些有规模、上档次、大展销、大流通的批发贸易基地,强化贸易服务能力。
此外,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还必须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优化综合投资贸易环境,积极发展海外经济,细化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等等。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