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为航运业带来三大正面效应

2009-2-3 14: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张涛
    效应一:降低投资者预期挤掉航运业泡沫
    近几年来,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的航运业走出低谷,迎来了一轮空前的大发展。航运史上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形势,更何况这个蓬勃发展的过程居然持续了6年,成为航运业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期。持续火暴的航运市场让船东难以按捺扩张的冲动,毫不犹豫地掏出大把资金投入运力扩张,为全球造船厂送上一桌丰盛的大餐。
    截至2008年8月1日,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在手订单量占当时运力的比例分别为67.5%、44.38%、51.10%。总运载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及付运量的增长,给航运市场带来巨大的供给压力。一个市场怪现象是,运量每年都在增长,利润却逐年降低。
    此次始于美国而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国纷纷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国际投行的分析报告称,新兴经济体所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由此带来的需求下降、银行信贷紧缩,对航运业的过度扩张起到了极大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航运业实现“软着陆”。克拉克松统计,2008年12月份全球船舶订单几近为零,全球运力增长的“缰绳”被有力拉住,市场开始进入回调。挤掉市场泡沫,有利于航运业蓄势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效应二:燃油物料价格齐跌 航运成本大幅降低
    2008年第一季度,马士基集团亏损额为4700万美元,原因是燃油成本比2007年同期猛增65%。2008年,原油价格出现了历史上所没有的巨幅震荡行情。2008年1月3日,每桶100美元的历史价位被突破,两个月后的3月6日,油价站上了105美元一桶的高位。从此油价步步走高,直至达到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点。
    燃油成本在航运企业运营的总成本中占据的比例相当大,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对航运公司的正常运营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该公司燃油成本占总成本的21%~24%。油价涨10%,该公司的总成本将会增长2.3%。
    不容忽视的是,无论是“减速”还是采用新能源,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航运业高成本问题。而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衰退,却抽掉了油价高涨的“支撑腿”。2008年7月15日,油价开始大幅下跌,狂跌100多美元,直到33美元才止住跌势。
    可以预测,随着航运公司燃料油采购成本的大幅降低,其面临的成本压力将大大减轻,从而获得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铁矿石等初级生产原料的价格大幅下跌,连带制造业商品价格下跌,船舶配件、油漆涂料等物料价格也将大幅下降,对航运成本的降低产生积极效应。
    效应三:行业整合重组加快迎来并购调整良机
    “抄底买船”,近来成为航运业热议的一个话题。随着“烂尾船”和撤单风潮在船市显现,船价已下降到几年来的低点。“以前期上升最快的干散货二手船价格为例,5年船龄的17万载重吨的二手船价格已经由1.5亿美元下跌至7000万~8000万美元,甚至出现了3000万~5000万美元的低价成交额。”业内人士分析。某航运公司总裁前段时间宣称,要在适当时候抄底买船,同时不排除并购其他小的航运企业。金融危机的降临,资金充裕或者能从银行拿到大额授信的优质企业将趁机在市场重组中进一步壮大自己,纯粹靠高息借贷或者杠杆融资的公司则要面临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被兼并收购或者申请破产。
    在冬天到来之际,行业重组已无可避免,有实力的航运企业将实施强强联合,在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下,务实地调整船队结构、优化航线布局、开展合作经营、提高运输效率。航运业应充分利用这一轮经济调整有利时机,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提高行业集中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