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消费触角更多伸向中国家电

2009-2-26 23:1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闻提示: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于是对便宜且质量相当不错的中国家电产品兴趣大增。2008年,中国对俄各类家电出口额约为17.4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53%。而同期中国家电出口整体增幅仅为5.8%。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说,国内众多家电企业涌向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可能引发出口秩序问题,如果一些企业为释放产能,集中冲击新兴市场,很可能造成新的价格恶性竞争。
  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在欧美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对俄罗斯的出口却取得了不俗成绩。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08年,中国对俄各类家电出口额约为17.4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53%。同期,中国家电出口总额达到415.6亿美元,增幅5.8%。其中近30%出口到美国(出口额121.2亿美元)。
  俄罗斯Optim咨询公司总经理科列索夫说,俄罗斯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于是对中国家电产品的兴趣大幅提高,大量购买“便宜且质量相当不错的中国商品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他认为,尽管俄罗斯对许多中国进口产品的需求将会减少,但是生活中必需的那些家电产品的进口仍会增长。他预测,2009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家电金额仍会保持增长,但不会是两位数的增长。
  中方有关人士对中国家电产品在俄罗斯的市场前景更为乐观。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秘书长杨启明预测,2009年中国家电对俄出口将增长15%。他表示,由于水电费较低,俄罗斯的家电需求正稳步扩大。此外,当商业低迷时,厂商会迎合消费者,通过扩大或改变商品种类刺激需求,这也保证了对俄家电供应的继续增长。
  俄家电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高锡云在接受本报记者网络采访时说,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家电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份额并不大,俄家电市场主要由欧美日韩各大品牌占据,其中的部分商品在中国组装制造。比如,俄罗斯市场的洗衣机品牌中,三星就占了近半数。2008年,销往俄罗斯的中国家电以彩电(36.5%)、空调(12.84%)、洗衣机(6.71%)、冰箱(4.77%)和电风扇(3.3%)
  为主。俄罗斯消费者最熟知的中国家电品牌有TCL、夏新、厦华、新飞和海尔。
  据高锡云介绍,TCL彩电占到了俄市场份额10%以上。海尔出口到俄罗斯的产品中最多的是空调和手机。春兰集团出口到俄罗斯的产品也以空调为主。长虹对俄罗斯家电出口额每年都达数千万美元。
  厦华电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苏再泉向记者表示,俄罗斯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全球知名品牌悉数到场,尤以韩国品牌市场占有率最高,三星和LG的市场占有率总和高达40%以上。2008年,厦华平板电视机出口俄罗斯市场约3000万美元。厦华出口俄罗斯的产品采用的是自有品牌PRIMA,而为降低各种风险,厦华通过技术输出,在俄罗斯进行产品组装生产,改变了此前通过厦华中东基地转口至俄罗斯的销售模式。厦华已经在俄罗斯构建了完善的销售、市场、物流与售后服务体系。
  据了解,厦门“建发”为厦华电子公司第二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新兴市场开拓经验,在俄罗斯拥有成熟的贸易平台及供应链优势。在台湾“华映”和厦门“建发”两大股东的支持下,厦华电子外销业务正逆市健康发展,包括俄罗斯市场在内。
  长远看俄市场仍充满生机
  高锡云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俄罗斯经济未能独善其身。自2008年8月俄格冲突、国际油价下跌之后,俄出现了资金大规模撤离、股市暴跌、卢布大幅贬值、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进出口削减、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失业扩大、经济增长减速等诸多消极趋势,呈现出典型的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局面。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外部需求特别疲软的情况下,俄经济危机可能持续两三年。
  谈到中俄两国贸易关系时,高锡云说,2008年中俄贸易额达5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金融危机后,双边贸易受到一定冲击,主要表现在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需求减少、油价下跌、卢布贬值等多种因素影响,贸易增幅下降明显。他表示,2009年,受双边商品贸易结构限制,俄方加大规范贸易秩序力度、加强贸易保护,卢布贬值,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影响,实现前几年的大幅增长会有一定难度。但中国商品在俄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国内企业应把握机遇,转危为机。
  苏再泉认为,目前由于全球金融风暴袭击俄罗斯,造成大量外资出逃,石油价格急转直下,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家电销售也造成了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俄罗斯家电市场仍充满生机,俄罗斯国内仍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石油价格的稳定以及天然气价格的走高,俄罗斯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
  不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提醒说,在欧美市场下滑的形势下,我众多家电企业加速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深挖中东、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地区市场,以缓解欧美国家出口放缓的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众多企业涌向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也可能引发出口秩序问题,如果一些企业为释放产能,集中冲击新兴市场,很可能造成新的价格恶性竞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