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产业十年规划:“一核三带”围攻5000亿GDP
2009-2-26 8: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外源型经济的东莞正在经历一次转型的磨砺,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东莞政、企、民各界的共识。2月18日,东莞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以下简称《规划》),用长达3万多字的篇幅,为未来1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东莞发展目前所遇到的难题,根源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产业集群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的特点,与国外企业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东莞市副市长邓志广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厚街在内的东莞诸镇有效承接了港台地区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为产业调整、转型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他表示,接下来,东莞还将在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善发展环境、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下工夫。
产业规划图:三年后GDP超5000亿
对于未来10年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强化金融、会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服务支撑,稳定提升食品饮料、制鞋玩具、造纸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产业,促进产业发展高端化、适度重型化,努力实现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双突破。
据悉,《规划》为未来5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目标,预计到2012年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在产业结构方面,到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7%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3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5%以上。
而在资源利用方面,到2012年,新投产工业项目用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达标率为95%,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单位GDP能耗降低1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1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0%.
东莞更长远的打算是,到2020年,服务业要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产业整体竞争力领先珠三角,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草根勃兴与哑铃结构
“民营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自主创新的主载体,也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已成为东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邓志广对民营经济给予充分的肯定,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区域竞争的加剧,各类资源日益紧缺,东莞原有的比较优势明显减弱,对外依存度高的东莞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和挑战。
《规划》披露,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4:57.1:42.5.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2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4%.金融保险业、会展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展会总数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工业支柱产业凸现。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以信息产业为主体,形成了电子信息、服装、家具、毛织、五金模具等产业集群。
此外,东莞的内外源型经济稳步提升。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美元,服务业成为吸收外资的新亮点。而民营经济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超过40万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1%,缴税总额占全市总税收的40%.
在厚街镇委书记黎惠勤看来,最为理想的产业结构为哑铃式结构,两头大,中间小,一方面研发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引领潮流;另一方面,销售与服务给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民营企业应该努力塑造自己的品牌。而目前包括厚街在内的东莞诸镇的产业结构严重受制于研发与销售,多为橄榄式结构。”
对此,《规划》提出产品技术结构明显优化的目标:到2012年,企业R&D经费支出达到企业主营收入的2%,专利申请量达到15000件,授权量达到10000件,商标注册量达到40000件,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拥有量达到60个。届时,东莞还将打造5个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50个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发展一大批“专、优、特、精”的中小企业。
“一核三带五功能区”集聚资源
从“一网两区三张牌”到“一城三创五争先”,再到“一核三带五功能区”,东莞已经将下一步的发展重点瞄准到区域资源的统筹发展上。“强化规划、整合资源势在必行。”东莞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说,要实现这种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就要通过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强化梯度集聚。
根据《规划》,东莞将要打造的“一核三带五功能区”,就是要促进各类产业向城市集中,向园区集中,形成由中心城区为核心,松山湖-生态园、虎门-长安-厚街、常平-樟木头-塘厦三大产业带,以及五大功能区组成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规划》提出的‘一核三带五功能区’的目标,统筹了全市资源规划发展,体现了政府发展改革的大决心。”在东莞市发改局产业经济科科长胡亲善看来,《规划》对“一核三带五功能区”进行具体的定位,“核”、“带”和“功能区”所承担的发展功能,又因各自的地理位置、区域优势和产业积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形成一种立体发展的景象。
记者昨日从虎门港相关负责人士处获悉,东莞结合《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新定位目标,而虎门港是东莞建设物流园区的重要载体,目前正加快五年规划的编制;而本报密切关注的长安新区“交椅湾”规划已经在年初通过市政府审核,目前已经上报省发改委,有望年内获批。
“整合资源是要引导各镇街提高产业发展定位的科学性,找准自身特色与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产业集群及专业镇要集中精力巩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特色不明显的镇街要找对定位,与特色产业镇实行配套发展,避免过度的同质竞争和落后的重复建设。”陈桂明认为,在招商引资上推行全市一盘棋统筹招商引资,促进全市招商引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项目统筹安排,形成高新技术、优势大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链配套项目根据行业向镇街分布的分配格局。
地理论见
“东莞应采取组团发展模式”
“关于产业集群,其实不只是东莞在做,中国沿海地区大都如此。”东莞理工学院莫安达教授认为,就目前来看,东莞的产业集群已经显露雏形,不过企业单打独斗的情况依然普遍,无法很好适应愈来愈惨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最直接的后果表现在出口上,对外依存度颇高的东莞在面临国际经济环境波动时,表现得异常敏感。”
莫安达同时也认为,并非外向型经济不好,关键是要把行业企业联系起来,形成强有力的集群,不但可以资源共享,而且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也会很强。东莞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应实施品牌一体化战略,提高品牌运作能力,打造强势品牌集群,依靠本土品牌带动产业系统化,增强产业集群整体实力。”
事实上,东莞并不缺乏高新技术企业,但产业关联度还亟待提高,在由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向现代信息产业迈进的进程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后会有竞争,但更重要的在于差异化发展,此项的前提就是相互之间的协作有较高的关联。目前,东莞已经建立起了包括虎门服装、大朗毛织、厚街家具、长安五金模具以及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东莞生态园、东部工业园等体系完善的产业集群。
“东莞每个镇都有产业集群,有区位、经济总量的优势,但这种产业结构相对低端,空间有限,产业集群比较分散。”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建议东莞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将发展定位从各镇模式过渡到区域性发展模式,选择几个镇集中发展某一产业,另外几个镇突出某种功能,从个体到组团板块式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