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加工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2-24 1: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1粮食加工企业产能普遍过剩

    中国大部分省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实际加工量远远低于设计加工能力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工率最高的可接近60%,而最低的不到15%,企业规模越小,开工率越低。例如吉林省玉米加工转化企业开工率在60%左右,稻谷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14.9%,部分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广东省小麦实际加丁能力占统计能力的57%,植物油仅为42%,大米为54%。

    3.2地区发展不平衡,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一些地区原料充足而加工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一些地区加工设施完备却又原料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粮食加:正产业发展相对较快,并向精深加工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近3年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在建项目和刚开始运营的项目较多,项目的科学性还有待论证。一些地区产品单一,精深加工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例如黑龙江省85%的产品为初级加工品;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而深加工仅占20%左右。

    3.3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一些地区粮食加工技术装备落后,许多加工企业规模小、作业简单,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例如安徽省80%的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处在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仅有5%左右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水平。粮食加工业质量标准、检测体系滞后,国内外不接轨。例如泰国稻谷15个等级,5个粒型指标,12个含杂指标,而中国仅有4个等级。产品不适应国际市场,原料专用性不强,竞争力较弱,优质原料在物流过程中混杂影响加工品的等级和质量。

    3.4中小型企业运营艰难,部分国有粮食加工企业缺乏活力

    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粮食加工企业无论市场、原料供应还是技术装备和运营管理均处于劣势,而且受到各种机制和体制的制约,运营较为艰难。一部分国有粮食加工企业受资金和粮源制约,负债率高、人员包袱重、开工率低、管理生产水平落后、国有资产和人才严重流失,加之具有绝对资本优势的外资企业的抗衡竞争,国有粮食加工企业的市场在逐步被吞噬。如郑州油脂化学厂的油脂蛋白部分被美国杜邦公司收购等。

    3.5“南建仓,北建厂”争夺粮源促使粮价上涨

    近2年,长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以建设粮食物流项目为由,在建、拟建或已建了许多粮仓,这就是“南方建仓”之说。“北方建厂”是指东北地区近几年在建、拟建和已建大批粮食加工厂。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近年来形成“粮食加工转化热”。很多人预测未来5年东北地区将无粮可外运。果真如此,南方的仓库将无粮可装。南北方无序争夺粮源,导致粮食加工产业原料成本上升,产业化进程受阻。

    3.6粮食现代物流效率不高,“三多三少”问题普遍存在

    粮食供应物流关系到粮食加工转化原料的适时、适地、适品、适量供给;销售物流关系到客户服务、市场份额、信息传递等:生产物流关系到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节能减排等.以3大物流为主构成企业物流,企业物流的低效造成供需失衡、价格波动,根据“牛鞭效应”原理进而影响到人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中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原粮加千多,精深加工增值少;原粮流通多,粮食加工品流通少的“三多三少”问题,使得粮食加工产业链条难以延伸,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