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应用系统通过Web服务传输数据的研究

2009-2-2 19:4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是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Web Services(Web服务)也是近年来在信息领域备受关注的技术,互联网通过WebServices技术可以跨越企业间的界限。RFID使得获取物品信息更加简便和灵活,商业应用系统采用此技术后可以更有效的掌握物品属性以及流向等信息,这些数据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在不同的系统间传递,而WebServices技术能使网络上不同端点更容易地共享实时数据和事务处理。因此RFID与Web Services的结合很有必要。 
    本文介绍RFID 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系统的应用情况,以及WebService的基本定义和组成。阐述了RFID与Web.Service结合的必要性。研究了RFID应用系统中使用WebService传输数据的过程,并介绍如何实现其功能。并对以上研究和实现进行总结。
    1 基本概念
    1.1 RFID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即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它相对于传统的识别技术有非接触式、可擦写信息、更大的读写距离、大容量(相对条形码)、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可多个识别、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等突出优势,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运输、医疗、防伪、跟踪、设备和资产管理等需要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应用领域,并被认为是条形码标签的未来替代品。
    RFID系统基本都由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应用系统Processor这3大部分组成的。电子标签具有智能读写和加密通信的功能,它是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工作的能量是由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脉冲提供。标签阅读器可将主机的读写命令传送到电子标签,再把从主机发往电子标签的数据加密,将电子标签返回的数据解密后送到主机。数据交换与应用软件主要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及管理、对卡进行读写控制等。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品的自动识别。标签阅读器发射电磁波,而此电磁波有其辐射范围,当电子标签进入此电磁波辐射范围内,电子标签将阅读器所发射的微小电磁波能量存储进而转换成电路所需的电能,并且将存储的识别资料以电磁波的方式传送给阅读器作确认及后续与应用软件进行数据交换。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演进以及成本的降低,未来几年内RFID技术主要以供应链的应用为赢利的主体,全球开放的市场将为RFID带来巨大的商机。从采购、仓储、生产、包装、卸载、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这些供应链上的业务流程和环节运转时,企业必须随时实地、精确的掌握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和资金的流向,才能够使企业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和效益。RFID技术正是有效解决供应链上各项业务运作资料的输入与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跟踪,以及减少出错率等难题的一种技术。
    1.2 WebService概述和体系结构
    Web Service是微软提出的基于互联网的开发模型,一经提出即收到业界的广泛推从。体系结构描述,其定义为:Web Services是自包含的、模块化的应用程序,它可以在网络(通常为Web)中被描述、发布、查找以及调用。Web服务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未来的应用将由一组应用了网络的服务组合而成。Web Services体系结构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的一种合理发展,同时也是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面向体系结构、设计、实现与部署而采用的组件化的合理发展。下面就来看一下WebServices的体系结构一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SOA结构中共有3种角色:①ServicePro.vider:发布自己的服务,并且对使用自身服务的请求进行响应。②ServiceBroker:注册已经发布的ServiceProvider,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搜索服务。③Service Requester:利用Service Broker查找所需的服务,然后使用该服务。
    SOA体系结构中的组件必须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角色。在这些角色之间使用了3种操作:①Publish操作:使Service Provider可以向Service Broker注册自己的功能及访问接口。②Find操作:使Service Requester可以通过Service Broker查找特定种类的服务。③Bind操作:使Service Requester能够真正使用Service Provider。
    2 RFID和WebService的结合
    由于RFID本身特点,在RFID的应用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每个单元物品信息对象,而物品数量众多以及物品信息的多样化,导致整个系统所要处理的数据量和数据形式大为增加,同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管理也更加复杂了。Web.Services技术是将一个现实世界映射到一组服务的集合上面,RFID数据大都是与现实物理世界的物体紧密相关,把对数据的处理功能以服务的形式进行提供,系统将部分功能交给Web服务来处理,将大大减轻了RFID应用系统对数据的管理与传输的负担,减少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让系统只需处理部分功能,而其它的可以交给有实力和技术的Web服务提供商。同时由于Web服务的自身特点,和RFID应用相结合,可以做到与语言无关、协议无关、平台无关。如果你有个应用程序通过Web服务发布,那么不仅仅是公司内部可用(可以是其它的C/S或者B/S的应用程序),其它连到lntemet上的公司也可以使用,屏蔽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因为底层是Http协议,所以可以轻松穿越企业防火墙,而且Web服务是运行在Internet上的,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轻易实现,这样其运行成本就相对较低。
    3 研究与实现
    3.1 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本文涉及到RFID应用系统的数据流程大致如图3所示。
    图3中的应用环境为物流管理系统,将从RFID标签获得的信息通过Web服务上传给企业后台系统,用来进行全局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获得标签信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①RFID标签上储存有物品信息,流转过程信息;②机具通过读取设备获得RFID标签上的信息,处理成系统规定数据发送给应用系统;③应用系统得到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将部分要写入标签的信息发送给机具;④机具将收到来自应用系统的信息写入RFID标签中。
    RFID应用系统接收到标签数据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为了能和本企业的中央后台系统或其它企业系统交流信息,本地系统需要通过Web服务来进行互联互通,大致步骤如下:①提供Web 服务的系统首先根据需求制定服务程序以及服务的对外访问地址和接口;② 应用系统将需要上传的信息组织好,通过wleb服务公布的地址以及交互API接口函数的规定,把数据发送给接受方;③ 接受方收到数据后进行相关处理,同时会返回给应用系统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和处理后需返回的数据。
    RFID应用系统的数据通过Web服务传输过程是本论文的重点,其实现过程在下节有具体描述。
    3.2 系统中Web服务的实现过程
    3.2.1 举出实例及定义数据
    这里举一个Web服务的应用实例来进行说明其实现过程。将RFID标签应用于工厂准备出库的每一箱货物上,通过读写机具把表1的信息写入标签中。
    图3中的应用环境为物流管理系统,将从RFID标签获得的信息通过Web服务上传给企业后台系统,用来进行全局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获得标签信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①RFID标签上储存有物品信息,流转过程信息;②机具通过读取设备获得RFID标签上的信息,处理成系统规定数据发送给应用系统;③应用系统得到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将部分要写入标签的信息发送给机具;④机具将收到来自应用系统的信息写入RFID标签中。
    RFID应用系统接收到标签数据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为了能和本企业的中央后台系统或其它企业系统交流信息,本地系统需要通过Web服务来进行互联互通,大致步骤如下:①提供Web 服务的系统首先根据需求制定服务程序以及服务的对外访问地址和接口;② 应用系统将需要上传的信息组织好,通过wleb服务公布的地址以及交互API接口函数的规定,把数据发送给接受方;③ 接受方收到数据后进行相关处理,同时会返回给应用系统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和处理后需返回的数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