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民的“冬泳之道”

2009-2-19 17:3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王亚彬
    对于危机,河北省物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刘玉民认为,“从经济层面看,传统发展方式是危,科学发展是机,危中寻机”。
    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理念,河北省物流集团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即将完成由蛹化蝶的嬗变。——编者
    现代物流报:金融风暴已经影响到全球的各个行业,使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格外寒冷。钢铁物流是否也是重灾区?作为河北省最大的国有流通企业多年前曾在困境中顺利转型,对于当前形势,集团将如何应对?
    刘玉民: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行情。许多企业把上半年挣的利润都赔进去还远远不够。目前这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生产资料流通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在加大。在严峻的形势下,我们集团各企业顶住压力,认真研究宏观政策,深入了解市场供求状况,敏感把握机遇,果断遏制损失,上半年取得了优异成绩,后几个月没有出现大幅亏损,集团所属企业都盈利,没有形成新的潜亏,是历次经济波动中我们应对最好的一次。我们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在2008年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得以实现。
    应对危机和挑战,最主要的是“强身健体”。竞争力就是在经济大波动下能够生存下去的本领。确保自己能够活下去,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连存活都做不到,又如何能等待下一个发展机遇的到来?企业不仅要考虑当前,还要对未来3~5年的形势变化有个大致的预测和判断,必须要从自身所处的产业、行业发展态势来考虑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不能被动“冬眠”,而是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胆识去学习冬泳。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抓住企业发展的根本,要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风险管控、增强创新能力、提高队伍素质等基础工作上下更大的功夫,优化资源配置,做好人才和资源的储备,做优做强主业,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从现在看,我们面临着三方面的大机遇:一是河北省物流业加快发展与重组的机遇,为我们调整集团战略定位,整合重组省内资源明确了方向。二是与钢煤大集团建立更巩固战略合作关系的机遇,这为我们全面打造供应链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三是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国家“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的作用将在2009年下半年显现,中央安排的投资和各地安排的大量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高速公路、水利以及房地产等大型基建项目,需要我们能够提供大量的长材。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项目配送业务将大有可为。
    现代物流报: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很多公司都选择了“冬眠”,为什么集团这个时候还在“扩张”,并且加大了业务规模和资源整合力度?
    刘玉民:要善于化危机为机遇,力争有所作为。对如何看待当前的危机,我们认为,从经济层面看,传统发展方式是危,科学发展是机,从企业层面看,固守传统经营方式是危,创新经营是机;从经营者层面,抱残守缺、看摊守业是危,放眼长远、具有战略眼光是机。我们没有选择“冬眠”,我们选择“冬泳”。
    目前,全球性经济波动对物流业的影响不可低估。从资源的角度看,短缺的资源开始有所松动,为流通企业扩大资源渠道提供了机会;从市场看,一大批流通企业倒闭或退出,留出了相当的市场空间,物流业的重组势在必然;市场开放度越高,竞争越激烈,制造业企业越需瘦身,物流外包需求越多。制造企业流程再造、物流外包、整合供应链这些市场需求变化,必然推动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
    日前,商务部提出将采取六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其中提出: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而河北物流业一直缺少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物流行业尚处于发育阶段,包括河北省物流集团在内的物流企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企业整体运作仍处于物流供应链低端,服务内容仍显单一,盈利空间小,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缺少资金,物流设施和技术水平仍需提升等。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国际物流巨头的觊觎,河北省物流业如不尽快做大做强,将面临着市场被蚕食、企业被兼并挤垮的风险。
    现代物流报:“冬泳”中的河北省物流集团,会不会出现资金方面的压力和风险?有无应对之策?
    刘玉民:现阶段企业经营的资金安全性、流动性,高于盈利性和扩张性。我们不会赌市场。要吸取其他企业教训,要防止由于资本实力与企业规模失衡,导致资金链断裂。公司的规模扩张必须与财务控制同步发展。一是建立经济运行月报告制度,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资金管控。加快资金周转,保护资金链安全。三是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建立以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报表分析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四是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强化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的管控。
    今年,要完成集团制定的目标任务,资金需求量很大。因此,资金保障是关键。
    一是要开展股权性融资;二是要广泛联系各金融机构,广开门路,争取资金支持,继续用好保兑仓、仓单质押等融资形式,通过动产、应收账款等方式,解决贷款抵押瓶颈问题,千方百计扩大融资规模。三是要积极利用政策性金融对生产资料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解决建设项目资金缺口。
    此外,还要加强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开展对标挖潜活动。贯彻从紧的原则,加强成本费用的预算管控。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坚定不移地执行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政策。
    现代物流报:与其他公司以销售产品为重点不同,你们一直以来都在关注“供应链经营”,并且在2008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对此您有何经验或感受?
    刘玉民:供应链经营模式是在集团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经营方式,我们与钢厂进行供应链合作,加快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效率和利润率,为增强企业话语权打下了基础。依托供应链才能打造产业链,进而提升价值链,必须坚持和发展这一有强大生命力的经营模式。
    与大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供应链。一是要讲诚信,不能市场赚钱时天天跑,赔钱了,躲得远远的,不可能有长远发展。二是要有肯吃亏的意识,主动为生产企业排忧解难,要想合作伙伴和客户之想,急合作伙伴和客户之急,相互帮助支持,共渡难关。 (下转第6版)
□本报记者王亚彬
(上接第3版)
    现代物流报:我们知道河北省物流集团的主营业务是以钢铁、煤炭为主的生产资料流通业,您认为,未来河北省物流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前景如何?
    刘玉民:钢铁产业是一个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很大的行业,前几年,由于我国钢铁需求量的增加,导致钢铁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但是产业上游的铁矿石资源掌握在国际矿业巨头的手中,形成了垄断,铁矿石资源就成为钢铁产业的瓶颈。在需求旺盛的条件下,钢铁制造业就会成为新的瓶颈;近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下滑,钢铁需求量迅速降低,部分钢铁企业减产限产,市场价格走低,产业价值核心区域就会进一步下移到客户终端。但在商品总量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下,下游销售终端会长期构成行业的瓶颈。这也正是河北省物流集团作为河北省最大的钢铁贸易商存在的基本条件。
    目前,社会上对流通行业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有着不少误解,大多数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是在 “夹缝中求生存”,我认为,流通企业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符合产业专业化经营和更经济高效的内在经济规律。毫无疑问,钢厂可以建立自己的供、产、销和售后服务的企业,包办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功能,但是需要大量额外的投入进行销售网络的建设,同时大大加大库存资金的占用,拉长货款的回笼周期。
    此外,钢厂的优势在于其对生产的管理。流通企业一头连着钢厂一头连着千千万万的终端用户,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事实上,流通商承担着钢材库存60%以上的社会库存,这种蓄水池作用客观上加快了生产企业的资金回笼周期,减少其资金占用规模,也保障了用户生产需求,减少了用户的原料库存占用。更主要的是流通企业承担了产品行情变动的价格风险,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减缓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维护了产品价格的平稳。
    另外,流通企业与用户联系紧密,掌握着用户的真实需求,可以帮助钢厂快捷地掌握市场信息,所以,我们与钢铁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不是单纯买和卖的关系,更不是博弈的对手,共同的服务对象是终端用户。要在长期合作联盟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取得成功获得盈利。
    现代物流报:成品分销物流是钢厂外包最多的一个环节,因而也是物流供应商参与的最大一块市场。但目前钢厂仍以直销为主,那么在上下游钢厂、煤矿等巨头竞争和合作中,集团如何定义自己的角色和优势?提供服务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刘玉民: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相比钢铁生产企业自身销售系统有着特殊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专业化和综合性的服务上。集团的特色在于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包括信息、资金、物流等,以此来实现对钢铁产品生产商的增值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市场上下游的不断挤压,大型生产资料流通中间商压缩的趋势使分销渠道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与河北省上亿吨的钢铁产能相比,集团现有销售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同时钢铁、煤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向整合营销渠道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结合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特性以及集团现有的优势,我们把物流集团几年内定位于供应链服务商、重点工程项目配送服务商和中小流通企业联盟的领导者。通过供应链管理、规模经济,取得核心竞争力。
    具体讲:一是上控资源。对集团来说,上控资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货源。一方面,通过参股等合作形式,抓好“源头性”资源开发,实现源头性资源贸工一体化。通过为生产企业提供上游原材料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取得生产企业的贸易代理权、产品包销权,取得供应链管理中的主动权。二是下建网络。现有的分销网络直接构成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销售网络的有效途径主要有:通过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一体化、上下游企业互补互促的大型生产资料流通基地,从而形成产业密集效应、辐射效应和放大效应。还有通过提供加工、配送服务做长产业链,增加增值空间。
    现代物流报:近年来,河北省物流集团先后为20多个铁路、高速公路、水利、石油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送物资效果显著,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刘玉民:重点工程项目物资配送,是我集团几年来重点探索的领域。
    首先,由于工程项目配送市场进入有一定门槛,要求品种规格较多,单一品种需求数量少,某个钢厂不愿意或做不了,物流集团可以集合各钢铁企业品种的资源优势,同时又具有小型贸易企业没有的价格、数量、信誉优势,决定了我们在这个领域有独特优势。其次,工程项目配送材料通过招投标方式定价,价格透明、稳定,避免了灰色交易和腐败行为,适合国有企业运作,特别是在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由于配送材料与公司库存材料的价格对冲,价格上涨时可以用低价位库存保障工程需要,价格下降时,仍然可以投标价格取得稳定利润,因此,即使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仍然能够较好地释放价格风险,把经营风险把握在可控范围内。在2008年下半年钢材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由于事前我们把资源分配到各投标项目中,不但销售量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而且取得了较稳定的收益。
    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投入4万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物流集团贸易与工程配送互动的经营模式具有更为广阔的运作空间。
    现代物流报:最近,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代会上,省长胡春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时钢铁生产企业的销售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比如河北钢铁集团整合营销机构等,这对物流企业来说,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玉民:在产品销售方面,国家刚刚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这是一大利好信息。要结合钢厂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市场。集团出台政策鼓励下属企业扩大省内企业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与生产企业形成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针对钢铁集团营销体制变化,实施营销适应性调整。同时还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强在国家重点水电、铁路、高速公路和核电建设项目的物资供应业务,获取稳定的经营利润。
    在资源整合方面,集团面临着政策性的大机遇即河北省物流业加快发展与重组的机遇。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代会上,胡春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五个方面,其中首先讲到大力发展服务业,第一条就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河北省国资委已经把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作为今后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点。整合相关物流设施,全面促进产业转型,逐步在钢材、金属制品、煤炭、医药、化工领域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专业化物流中心。这为我们调整集团战略定位和整合社会资源明确了方向。要在控制风险,保证不亏损的情况下,在稳定与原有资源渠道、市场渠道的基础上,主动调整经营结构,抢抓市场,整合销售网络及客户资源,获取战略性资源,将有助于我们完善物流设施和网点建设,从而为客户或合作伙伴提供更好更多的增值服务,有助于双方构筑更加牢固的供应链关系。
    因此,要见事早行动快,善于把机遇变为实实在在的商机,大力拓展资源渠道,获取战略性资源,就能使企业在下一轮发展中处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