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切忌变成鸡肋工程

2009-2-19 16:4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由商务部和财政部主推的家电下乡,经过近一年的试点,正在全国范围推开来,在正式启动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参与进来,增强了这件工程的实力。 
  
家电下乡工程,毫无疑问是一件给多方带来利益的大好事:既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刺激了内需,同时也为家电厂商们搭建了一个新的市场开拓平台。
然而,“家电下乡”试点工程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得到的反馈却和政府机构的良好愿望有所出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称下乡的家电太贵了,即便不算那13%的补贴,也和农民在一些大型卖场,例如国美、苏宁自行购买的价钱差不多。
2. 农民抱怨可选的类型太少了,要13%的补贴,就必须买那些指定型号,而且售后服务太难了。
3. 厂商说物流成本太贵了,而且参加起来不仅门槛太高,后续的维持也要大规模投入。
4. 已经有些厂商勾结中小型渠道搞“李鬼”动作,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山寨版家电下乡”。
5. 媒体说,现行补贴方式容易有猫腻,而且补贴流程太繁琐,最好发给农民“家电购物券”——当然,用家电购物券之后,从农村的具体情况看,猫腻肯定更多。但现有补贴方式太繁琐是确切的。
笔者简单地在北京南城某苏宁电器内做了一下调查对比发现,苏宁销售的电器价格,在打完折后,价格要比下乡的家电便宜很多——产品指标也比农民兄弟们的好。如果是在国美购买,除了基本同样的折扣,网店上还能更便宜点。电器厂商们在投标时的价格,基本上已经是取了普通市场销售价的“上限”,这样的招投标,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恐怕不是好消息。
至于可选类型太少的抱怨,可能更多来自于发达省份和地区的农民。但笔者认为,既然是为了便利于民,同时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何一定非得将类型限定的那么狭窄呢?特别是随着家电下乡的产品种类正在迅速增加,可选类型多一些,或许更容易获得农民的认可——如果有好的机制和管理,相信愿意参与其中的厂商会更多。
现在有一些厂商私下里说,参加家电下乡并非本意而是不得已,这仍然说明家电下乡工程还是有不少地方值得再优化、在考虑的。
至于物流成本。最近看到一个访谈节目,某渠道卖场老总在接受采访时,称到农村的产品价格偏高,和物流成本有很大关系。这显然是偷换概念、欺负主持人的做法:家电下乡现在的结构还是农民到卖场中购买产品,而不是真的用卡车拉到村口销售,和以前的普通渠道合二为一的情况较多,何来物流成本增加?
至于李鬼销售法和补贴有猫腻,第一个是必须加大对厂商和渠道的惩罚力度,第二个则是很难完全避免、只能尽量避免了。
从现状看,家电下乡作为一项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工程,还需调集更多的资源,才能达到当初期待的效果,如果不能在不好的苗头显现之前就寻找解决方法,而是一味的抱着良好的愿望向前冲,显然是极不明智的措施,更进一步,家电下乡如果前期开展不能深入农民之心,难免会成为鸡肋工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