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亟待提速

2009-2-19 16:3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际油价下跌给中国进行战略石油储备提供了良机,但由于国内储备基地建设滞后于进口的需求,业内专家呼吁中国应加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速度和力度。   此前,记者从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获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已于2008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009年中国还将继续启动黄岛、锦州等8个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国际油价存在向上走的空间,但向下走的空间很小,现在正是储备的好机会。
  未来3年,中国将启动石油储备基地二期项目建设,以地下储备库为主。力争通过3年的建设,使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库容达到4460万立方米,进一步增强国家石油储备能力。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分析说:“中国应向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家看齐,将战略石油储备提高至相当于90天的原油进口量,才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同时,何世红指出,如果国家不能尽快建好战略石油储备库,可考虑将战略石油储备的大门向民营企业敞开。
  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有663家,仓储企业247家,总储量约为2.3亿吨,相当于国家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储备能力的近10倍,但多数处于闲置状态。
  另外,石油储备包括两方面,即商业储存和战略储备。商业储存主要指由从事石油生产各环节的企业自行储存,以应付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石油供应短缺以及油价的过大起伏和调节需求方的峰谷差等,国家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定与企业规模相应的最低储存额。
  而战略储备一般都由国家进行或参与调控,主要目的是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供应中断(或严重短缺)。
  为此,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现在国际油价对中国来说有很大吸引力,但中国由于石油储备能力所限,大量进口石油还不现实,就现在的储备能力来看,所进口的石油量对国际油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总的来说,无论是具体任务的提出,还是宏观政策的设计,国家能源局为中国未来3年油气行业发展制定的规划都高度关注资源获取、加工、供给、使用的规模化,走规模之路来推动油气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已清晰可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