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下软价值战略研究 (五)

2009-2-19 4:0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郑壮洪
    在金融海啸吹袭下,全球经济难逃漫长寒冬。金融危机殃及实体经济,中国外销市场大幅度萎缩。大型企业轰然倒下,骨牌效应比中小企业更为严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难逃一劫。中小企业处于跨国产业链底端,获取的附加值越来越低,在退税率调整和《劳动保护法》的冲击下,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链随时断裂,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基于此,如何通过软价值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软实力,达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着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海关关务创新战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创新战略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国内中小企业资金链随时断裂,政府在政策上应积极引导出口保险公司和银行推广供应链金融,促使我国产业链升级,把握战略制高点。
    供应链金融创新通过整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库存,依托供应链的交易关系和结构,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或保险公司的信用,置于供应链整体框架下考虑,以获得银行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提升供应链的价值乃至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1.出口信用保险战略
    随着全球企业欠款指数不断上升,全球性信用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冲击甚深。中国出口企业存在对方不付款的风险,银行贷款条件日益苛刻,出口信用保险让企业规避这一风险,给企业提供出口融资。
    出口信用保险取代银行中间地位,进出口双方采取类似传统赊账做法,是集商业资信调查、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及信用保险担保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业务。出口信用保险为无追索权贸易融资服务,包括信用风险保障,方便企业管理好未到期发票。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买家提供100%货品资金担保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受到海外买家的抵制。为了扩大出口,中国出口企业用放账(O/A)、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等方式与海外买家进行交易,收汇风险大大增加。中国出口企业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可以得到银行贸易融资。信用证项下可以进行出口押汇和出口贴现。
    贸易融资战略降低企业出口风险,缓解了银根紧缩政策下出口企业的贷款难困境。
    2.供应链银行融资战略
    在国际贸易融资上,国内银行尚未广泛采用创新的业务流程和模式。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一个信息枢纽平台,无法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和可视化,数据无法实时传递和动态分析,导致融资期限与贸易周期无法匹配。供应链单个贸易环节的银行融资模式没法响应企业一体化融资需求。在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上,国内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无法应对市场需求。为此,银行可单独或通过银联打造银企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供应链上下游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企业提供国际贸易和物流融资解决方案,实施银行融资创新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核心企业贸易融资创新,银行可根据应收账款给核心企业贴现或提供相应贷款,或者核心企业将应收账款通过国际保理投保后卖给银行,以解决资金链困境。
    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创新,银行与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签订三方背对背授信模式。银行按核心企业应付账款以贴现方式支付给供应商或给予供应商相应额度贷款,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实现资金链突围。
    根据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情况,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银行为供应链上的单一或多个企业进行的全面金融服务,实现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创新。
    3.物流银行浮动授信战略
    根据质押物市场行情,银行通过物流战略伙伴监控供应链相关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浮动贷款额度,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通过一体化信息系统,银行与物流企业实现在线运营,有效监控资金安全,解决中小企业滚动融资难题。
    物流银行一揽子授信战略,根据动态质押货值,银行定期调整一揽子授信额度,并将贷款额度直接授予物流战略伙伴,银行不参与质押贷款具体运作。根据中小企业动态融资需求,物流战略伙伴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实现质押业务由静态向动态、从原材料到产品的转变,重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用机制和应收账款融资机制。
    供应链金融创新开启了供应链上各个主体多方共赢生态圈,开辟了全新的供应链融资通道,为改善供应链财务管理开创了新的思路。供应链金融为核心企业解决供应链各环节中的问题。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通过核心企业的资信借用和流动资产的嫁接,供应链金融可为其降低融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对于3PL,通过与银行战略合作,供应链金融可为其扩大物流金融产品,提升服务价值。对于银行,通过对国际贸易供应链中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控制、授信评价和风险控制由单一客户转变为基于供应链交易模式和供应链财务状况,完善了业务结构和风险管理机制,丰富了金融产品组合收益。
    4.风险控制战略
    供应链金融有效解决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融资环节,但其本身也存在潜在风险。
    其一,供应链融资是基于供应链整体和核心企业信用实力,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因此,银行必须认真考虑核心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前景和核心企业轰然倒下所带来的骨牌效应和供应链金融灾难。
    其二,国内信用体系尚未完整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银企之间没有相对可靠的信用保证,从而不能准确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银行通过调阅财务报表、查看过去的交易记录,帮助核心企业评估供应链成员,并把潜在的不良成员剔除出去,保证供应链健康发展和银行资金安全。
    最后,供应链金融可能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汇率变动和保险必须考虑在内,否则,也给银行带来不小的损失。
    5.供应链金融体系创新战略
    a.政府立法
    出口信用保险在《外贸法》和《保险法》中未明确,造成相关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不稳定。因此,出口信用保险立法势在必行,对承保范围、保费率、损失界定等加以统一规定。
    物流银行和贸易融资需要动产、权利等作为担保物来保证贷款安全,《担保法》和《物权法》在法律及配套措施上不完善。政府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允许各种融资担保物融资,建立相应配套规范和透明化信息系统,规避担保物多次融资等欺诈行为,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
    b.政府财政支持战略
    加入WTO后,国家通过外贸发展基金直接补贴受到限制。外贸结构、保险经营范围和保险费用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出口地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国际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国家可通过提供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支持和扩大出口。加大了对新兴市场出口补贴力度,推动国家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c.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战略
    由于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和商业性混为一体,削弱了政策性业务促进出口,限制了商业性业务的发展。因此,在外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抢滩国内市场之前,培育本土化商业性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大势所趋。
    d.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创新战略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服务对象过窄、业务品种较少。险种偏重于短期险应收账款月结90天之内,无法响应市场应收账款月结120天、150天或180天甚至更长的需求。保险赔付不规范,十几年来平均赔付率仅65%。信用保险的国别限额和承保条件不合理。
    因此,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需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承保地区、降低保险费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e.出口企业信用管理、风险管理和融资战略
    由于信用度不高,中小外贸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很难与国际大公司对话。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中小外贸企业迅速提高信用级别,胜算海外。
    信用保险确保企业安全收到贸易应收账款。通过信用保险战略,中小外贸企业可采取多种灵活付款方式来达成贸易合同,提高竞争力。
    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企业掌握国外买家风险调查评估,准确选择贸易对象,可以将已投保的出口信用保险权益转让,取得银行出口融资。(完)
    郑壮洪MBA,软价值、软战略和软优势提出人,留英供应链管理专家,供应链管理科技平台发明人,VMI创新领域领军人,国家高级物流师、联合国/WTO国际贸易中心培训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信息技术、物流和供应链前沿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作者信箱:zhenguk@gmail.com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