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村问题主要是流通问题
2009-2-17 14:5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8年,优质的柑橘农民才卖0.2元/斤,还基本上有价无市。这是个什么概念呢?10斤柑橘才能买到一瓶水,200斤柑橘才能“洗一次脚”。农村经济面临的难题已十分清晰——
农村落后以及农民收入低的最终根源并非全是“生产问题”
春节前后,有几件事引人深思。一是大量农产品(16.17,-0.81,-4.77%)滞销,如芹菜烂在地里,柑橘挂在树上,白菜3分钱一斤卖不动,而城市想吃低价农产品的人却吃不到低价农产品。据统计,我国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中损失率达25%-30%,每年有总价值为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变质或烂掉。二是国家为“扩内需,保增长”,通过给予家电13%~15%的补贴,给予农机和微型客车5%~10%的补贴,推动“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三是国家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推动粮食、良种、农机具购置、农资综合补贴等。
这些事看起来没有多大联系,实则是同一件事,即农村和城市产品流通环节的弱小或缺失。第一件事说明,各级政府部门在鼓励农民重视生产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第二件事说明,“扩内需,保增长”政策虽然着眼长远,但目前的效果还局限于化解工业品滞销问题,而并非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第三件事说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补贴政策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可能不对位。
由于“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基础,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锁定“三农”。然而,中国的农村并非30年前的农村,各级政府对“三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30年前,认为农村的落后以及农民的收入低的最终根源始终是“生产问题”,于是一方面千方百计地鼓励农民“拼命”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每当农民“卖粮难”、“卖猪难”、“卖苹果难”、“卖柑橘难”、“卖羊毛难”、“卖棉花难”等一波波的“卖难”时,除了提高收购价、补贴收购等被动的财政政策外,大多不知所措,无所作为。
农民不是有效的“市场交易主体”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政府发展地方经济和帮助农民致富的良好动机,但是好的动机不一定能产生好的结果。
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在生产方式及生产周期方面差异较大,这使得农民的生活状态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保留着一些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他们的市场交易在地点上和时间上有间断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农民作为一个生产单位既是一个家庭又是一个企业,他们的生产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家庭农业生产劳动的边际成本为零,但不是无效率;他们的消费有些直接来自于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有些劳动是非市场性的,比如,自己种菜自己吃,农民之间的物物交换等;农民数量众多且竞争激烈,由于自己的产出有限,他们没有多少动力去了解市场信息。
从上述方面看,农民还不是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交易主体。当他们遭遇“大市场、大流通”时,往往是“沧海中的一滴水”,从而在与市场上其他主体进行讨价还价时难免处于劣势地位。再加上个人能力、经历、财力等有限,其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农民的生产行为,基本上都是被动的盲目行为:
他们不知道今年生产的粮食、水果、药材、茶叶能否在明年卖出好价钱或能否卖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市场或消费者在哪里;他们不知道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变化如何;他们不知道未来的价格走势如何;他们不知道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流通渠道。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三农”问题,但他们除了粮食补贴这些通常的措施外,还动用国家财政和公共政策建设了强大的服务农产品流通以及分散农民市场风险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包括农村市场、农产品收购、冷冻储存、销售推广、经销网络、包装运输、拍卖、期货等。如欧盟每年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道路、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甚至可达30%—50%。美国78.5%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结构为“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与连锁店——消费者”。经由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交易量只占交易总量的20%。日本农产品流通的公共设施以及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服务体系十分完备,约有97%的农户加入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80%的农业生产资料由农协采购。有些人以为,只要放开了农产品价格,引入市场供求关系,农村就能增收,农民就能富裕,这是一种极幼稚的认识。
有“流”才“通”: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应从“生产”转向“流通”
改革开放30年,困扰中国几千年的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基本成为历史。未来,中国农村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解决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和由于农产品质量、结构、价格、销售导致的收益水平低下等流通问题。
2008年,柑橘市场遭遇寒冬,优质柑橘才0.2元/斤,且基本上有价无市。两角钱一斤是个什么概念呢?假如一瓶矿泉水是2元,那么要10斤柑橘才能买到一瓶水。如果洗一次脚是40元,那么要200斤柑橘才能洗一次脚。柑农的经济困境可想而知。
中国的农民是勤劳的,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只要有市场,有好收成,农民自己就会学习技术、购买良种、努力扩大生产。当然,这并不是要排除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加大补贴力度等措施,而是因为生产技术、自然灾害等问题是几千年来的老问题,中国农产品的结构性或局部过剩现在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为此,政府应该逐步学会从长期习惯的“抓农业生产”的决策思维转向“以抓农村流通问题带动农业生产”的新思维上来,真正从现代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的高度去关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否则,中国农村将仍会停留在小农经济式的简单商品交易时代,市场经济体系就永远不可能健全和完善。
或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供求波动是永远无法消除的。但是,假如我们有强大的农产品市场期货体系,那么,至少农产品价格不会低到10斤柑橘换不到一瓶水;又假如,如果我们有强大的分布全国的多元化农产品多级储存体系、冷冻保鲜体系,就不会听任这些优质的农产品烂掉。(记者 李高产)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