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对待贸易保护主义的两种态度

2009-2-17 13: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美国众议院在1月28日晚通过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议案,议案中所包含的Buy America(购买美国货)条款曾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2月9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实行Buy China(购买中国货),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国内的商品、国外的商品,我们都一视同仁。”
  中国制造产品最近在国际市场也是“步履维艰”。印度近期对中国钢铁、化工、纺织等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2009年1月23日,印方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为期六个月。欧盟近日决定将对中国出口的紧固件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据悉,被认定构成倾销的产品将被征收为期5年平均80%的反倾销税,其中最高税率为85%。
  当前,从美国到印度、再到俄罗斯等欧洲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迅猛发展。中国社科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指出,尽管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对国内国外商品仍然一视同仁,体现了大国负责任的态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会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时说,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至关重要。贸易保护主义看似保护一国经济,实际上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对谁都不利。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然而,经过一个月的激烈争论,美国国会最终于2月13日夜通过了总规模约7900亿美元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H.R.1)刺激方案中包括国会议员Larry Kissell提出的立法,即美国国土安全局(DHS)签约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必须用100%美国成分制作。
  “Buy America”这一概念来自美国1933年颁布的《购买美国产品法》(BuyAmericaAct)。其宗旨就是为了“扶持和保护美国工业、美国工人和美国投资资本”。该法规定联邦政府在进行物资采购和公共建设项目时,必须承担购买美国制造的产品的义务。此外还规定,只有在美国生产的数量不足,国内价格过高,或者不买外国货将会对美国国家利益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外国产品。
  贝瑞修正案背景:1941年美国国防部(DoD)首次启用贝瑞修正案。贝瑞修正案要求国防部在购买某些产品时,根据军事准备的重要性购买100%美国成分和劳动产品。这些产品包括服装和其他纺织品,特种钢材及食品。贝瑞修正案确保,通过积极的国防工业基础获得军事准备,在战争时期为某些重要商品提供可靠的来源。
  Kissell修正案把贝瑞修正案的内容扩大到国土安全部:Kissell修正案将把贝瑞修正案的条款延伸到美国海岸警备队和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采购。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可以放弃贝瑞修正案的要求,如果某种特殊产品美国不生产,或者无法在合理的时间以合理的成本买到这种产品。Kissell修正案还要求美国国土安全部在采用这些条款时,必须与美国签署的国际协定内容保持一致。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金融危机,而真正的经济大萧条是从1930年下半年开始的,始作俑者是一条叫《斯慕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TariffAct)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该法案对2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从而引发了全球贸易大战,国际贸易因此几近停顿。正是由于每个国家都试图将自己与外部危机隔绝开来,结果反而加剧了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世界经济陷入长达10年之久的大萧条,此后,国际社会又耗费数十年,才逐步拆除了这一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如果说世界可以从大萧条中学到什么教训的话,那么,其中最深刻的教训之一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救不了经济危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