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各国自扫门前雪 贸易保护考验智慧

2009-2-16 14:1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法国《欧洲时报》日前发表评论文章称,危机当前,各国政府在“自扫门前雪”之际,对于什么该保什么不该保,须有清醒认识。危机中既要反对贸易保护,又要支持就业保护;既要保护受薪人饭碗,又要保护自由竞争;既要出台有效保就业措施,又要不伤企业筋骨元气;保与不保之间,考验各国政府智慧。     文章摘录如下:
  日前,美国新总统奥巴马推出雄心勃勃、天文数字之刺激经济计划中,有一项“买美国货”的附加条款,一经曝光,即因其显而易见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而遭内外呛声,全球挞伐。奥巴马倒是能知错即改,立即“软化”该条款,使之胎死腹中。
  法国新近推出的“防止将车厂外迁”之拯救汽车业计划,也被欧盟伙伴批为有贸易保护主义之嫌。法国随即辩驳称计划主旨是为企业裁员设障,保护就业,而非保护贸易。
  可见,危机当前,各国政府在“自扫门前雪”之际,对于什么该保什么不该保,须有清醒认识。美国版贸易保护主义,违背自由贸易原则,限买国货从长远看,亦如饮鸩止渴,后患无穷。这个道理,昭然若揭,在危机形势下,喊打这种保护主义,应为各国政府的职责。日前,中国明确表态,4万亿救市计划不支持任何“买中国货”之“提示”,显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
  但是,并非所有保护主义都不可取,也并非所有自由主义都堪提倡。比如:对受薪人的岗位,也就是老百姓的饭碗,在危机中予以保护;对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裁员“自由”予以限制;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当前深重危机之中,法国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一般民众购买力下降。如果企业因危机而扩大裁员,连工资都没有了,购买力更成奢谈。所以,法国政府以保护就业为诉求的救市措施,是应该给与肯定的。
  无独有偶,日前中国政府下发通知,就裁员问题对各地提出规定:企业裁减人员20人以上须提前说明情况,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再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方案。这一措施,出台于裁员相对于欧洲更加自由的中国以及就业问题凸显的危机形势下,可谓一项及时而睿智的决策。
  从人之生存与发展权利理念考量,以当今中共“以人为本”执政方略衡量,求社会长治久安目标之达成,危机时刻,保老百姓的饭碗,可谓“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从“扩大内需”应对经济危机影响着眼,保护就业也是治本之策。中国经济在从出口型向内需型转型的过程中,要“刺激”的正是草根阶层受薪人乃至庞大农村人口的“需求”。如果岗位不保,需求何来?可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诚然,危机中保就业,不是依靠如法国的给企业“输血”扶持、中国给企业几项限制政策,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与员工共渡危机的意志与信心,才是更为宝贵的保护就业资源。失此,克服就业危机,将成企业、政府与受薪人之间一场新的利益博弈,保护就业措施将被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任何政策都有空子可钻,任何数字壁垒都有绕行的可能。如果老板们不放弃利润最大化的诉求,没有“以受薪人为本”的道德水准,没有企业也肩负维护社会稳定职责的认识,被动执行保就业条款,危机可以“渡”一时,而更大的危机却将伴随企业之“一世”。当劳资冲突爆发之际,两败俱伤是必然的结局。
  危机中既要反对贸易保护,又要支持就业保护;既要保护受薪人饭碗,又要保护自由竞争;既要出台有效保就业措施,又要不伤企业筋骨元气;保与不保之间,考验各国政府智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