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驶上“快车道”

2009-2-16 14: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目前,我国30%以上的村有小型商店或超市,超过一半的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买到化肥———随着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代表的我国农村流通改革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柴米油盐找个体,日用商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的传统消费环境。

  农民购物乐呵呵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浙江义乌的农民在农家店购买年货的时候,心里踏实多了。因为他们现在买的每一样商品都会贴上标签,标签上清楚地写明了商品的售出地点,农民买的东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可以凭标签进行索赔。

  据商务部对1万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95%以上的农户认为农家店为农民提供了方便的购物条件和提高了商品质量安全性。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从2005年开始到2008年,农资投诉连续四年呈下降趋势,其中对农资质量的投诉下降11.7%,对假冒农资的投诉下降29.1%,对营销合同的投诉下降32.7%。

  被称为“超市下乡”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支持建设农家店26万个和367个配送中心,覆盖49%的乡镇和33%的行政村,共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约180亿元,吸纳农村人口就业约110万人,增加农村市场消费近900亿元,使近3亿农民从中受益。此外,农家店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将间接带动农资、建材、汽车、机器设备等消费需求,扩大多种行业的就业人数。用试点地区农民的话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他们系上了“安全带”,搭起了“方便桥”,编织了“实惠网”。

  企业收入节节高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机遇。据调查,传统的“夫妻店”改造为连锁超市后,销售额一般增长2倍至8倍。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在房山琉璃河镇西南吕村的华冠益佳跃益店,改造成超市后销售额从原来的700元/天增加到2700元/天。江苏苏果、红太阳(15.60,0.35,2.30%)公司销售额分别增长了31%和5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了新时期的农村商品批发体系。目前,全国共有2373家大中型商贸企业参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些企业在当地都是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商贸流通企业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在乡、村两级新建和改造超市型标准化农家店,并实行连锁经营,打造龙头企业、直营店、加盟店的连锁配送机制。

  开拓市场力度大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型粮食物流节点、农产品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推动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支持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搭建质优价廉商品进入农村的购销平台,降低农村商品采购成本与价格,让农民真正得实惠。

  推进创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和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设农村流通网络,提高连锁化农家店的覆盖范围,提高商品配送率和信息化水平;构建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平台,促进农民增收、安全消费与便利消费。

  加大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培育面向国际市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大型流通企业。实施“放心菜”工程,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农村租赁土地,建设农产品直采基地,鼓励、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向城市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终端配送农产品。

  从2009年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从10多个省区市推广到全国。同时,把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含太阳能、燃气、电力类)和空调等产品列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由各省区市根据当地需求从中选择增加部分补贴品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