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扩大消费成效显著

2009-2-15 15: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为建设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四川省以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为重点,制定规划、重点推进,成效显著。2008年四川省克服地震和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商贸流通和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了解和宣传四川省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扩大消费方面的经验,成都特办对四川各市州的相关措施和成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与完善对四川省社会消费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流通网络的完善带动了农村居民消费 
  2008年,四川省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双示范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流通网络,商贸流通总量稳步增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吸收农民就业7.5万人,带动农村消费180亿元。“双百市场工程”和“双示范市场工程”(农产品(15.93,0.33,2.12%)示范市场和示范流通企业)带动试点企业投资10.9亿元,新增交易额61.7亿元。“家电下乡”销售112.7万件(台)产品、金额突破16亿元,农民可领补贴2.1亿元,真正做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 
  (二)城市便民体系的拓宽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扩大了城市居民消费 
  四川省积极推进城市便民体系的建设,社区商业示范区、示范超市、便利店、便民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的改造与建设既方便了城市居民消费,也刺激了城市居民的需求。民生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四川省流通现代化水平,扩大了市场消费。2008年四川省餐饮业和住宿业销售额2008年突破900亿元,达到92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连锁经营不断发展,连锁率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19.5%;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在地震的不利影响下2008年仍举办会展活动280个,直接收入13.5亿元。 
  二、四川省各市州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促消费的措施和经验 
  (一)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四川各市州均将科学规划作为建设和完善商贸流通体系的前提与基础。为发展服务业,成都市制定和完善了《成都市服务业发展纲要》、《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西部商贸中心的意见》。南充市编制了南充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作为打造特色商业街的依据和指导。达州市先后发布实施了《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发展规划》、《达州市商业网点规划》及《达州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等商贸物流规划,有效地推动了秦巴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为发展民族地区商贸流通,甘孜州启动了城镇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加强商业网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先行,保证了四川各地商贸流通体系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政策支持,保障有力 
  为确保规划有效落实,四川各市州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为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管理、资金和服务上的支持。成都市于2008年12月27日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首次明确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建设,以房租补贴、搬迁补贴、地税留成奖励等方式鼓励集聚区服务业的发展。达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财政和金融手段支持流通企业进行结构调整,通过财政补贴、便利土地使用等方式鼓励企业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营销网络,提供政府公共服务,搭建商贸平台和农副产品信息平台,有效促进了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为推进城区农贸市场整改升级,遂宁市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设立整改达标奖,整改“创星”鼓励奖和整改投资激励奖,“以奖代补”,引导业主实施硬件改造。为促进特色商业街的发展,南充市发布《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各区县也对商业街的建设给予补贴等优惠政策。 
  (三)培育重点、辐射拉动 
  在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四川各市州基本采用的是主抓重点、重大项目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中,各市州主要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双示范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项目为载体,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新型农村商品市场网络的构建与完善。2008年,四川省新建改造8000个农家店、36个配送中心,累计建设和改造农家店2.5万个、配送中心120个,覆盖全省68%的乡镇和36%的行政村,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商业网点的建设。“双百市场工程”和“双示范市场工程”累计实施项目56个,集聚辐射能力日趋增强。如位于达州市的四川一新公司是2007年度“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的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其销售范围已覆盖四川、重庆、湖北、陕西4省市结合部的37个县区市。 
  在城市商贸流通体系完善的进程中,各市州积极探索重大、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成都市加大对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完善了项目库建设、动态管理和目标考核机制;加大重大项目的促建工作,促进北部商贸城核心项目国际商贸城、成都国际汽车博览新城项目动工建设和成都西部医药贸易中心项目、龙泉和青白江市场完成规划设计;重点跟踪红星路商业广场、人民商场二期等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商贸流通项目,各项目均进展顺利,基本达到目标进度。达州市着力培养秦巴物流园区、化工物流园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特别是2008年以开展“市场体系建设年”为抓手,全面启动30多个商贸物流重点项目,新增营业面积23万平方米。2008年南充市服务业项目总投资近12亿元,其中总投资3亿元的新世纪购物广场主体地基工程如期完成;总投资5000万元的川东北食盐配送中心和总投资6000万元改扩建的赛丽斯商城已投入经营;总投资5000万元的川东北烟草配送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的中国西部茧丝绸交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地震重灾区德阳市以市场服务体系灾后恢复重建为推动力,积极组织做好恢复重建项目的实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截至2009年1月7日,德阳市市场服务体系灾后重建开工32个,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 
  (四)突出特点,发展特色 
  四川各市州在建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的过程中,根据本地特点和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成都市大力推进服务业,将服务业作为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发展统筹促进。达州市发挥地处川渝鄂陕交界的地理优势,打造辐射4省9市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南充市发展特色商业街,现有品牌服装街7条、美食街13条、装饰建材街2条、旅游商品街1条、通讯器材街1条,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甘孜州从民族贸易发展入手,形成了“一节点三基地三中心”的战略布局,即建成康定以边销茶物流和民族特需商品供应为主的物流节点,建成康定、甘孜、理塘重要商品储备基地和商贸流通中心。 
  通过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四川省商贸流通体系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之下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四川省商务系统将从健全农村商品市场体系畅通消费渠道、大力推进商务富民工程提高消费能力、推进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改善消费环境、加大商务投资力度扩大内部需求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四川省商贸流通工作再创高峰。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