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规划剑指中国造船“大而不强”

2009-2-15 15: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11日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业界人士认为,规划不仅有助于我国造船业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针对我国船舶工业存在的大而不强问题,提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加快中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的步伐。    中国离造船强国差距很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许多年,近年来与第一大国的差距不断缩小。据中国船舶行业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881万载重吨,已占世界总量的29.5%,新船订单量占世界的37.7%,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的35.5%,三大指标全面超过日本,均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中国船舶工业在造船设施、效率、质量尤其是配套能力方面,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离世界造船强国还有很大距离。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负责人14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能力薄弱,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本为空白,仅能建造浅水海洋平台或结构物,主要配套装备依靠引进,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5%。 
  二是船舶配套能力和水平较低,日本、韩国等造船强国本土化设备装船率超过80%,而我国船用中低速柴油机、辅机、发电设备、曲轴等配套设备虽然实现了本土化生产,但能力缺口在不断拉大,民船配套自动化导航、仪器仪表等设备还基本处于空白,本土化设备装船率不足50%。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船舶配套设备专利还需要从国外引进,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和总承包基本为空白,部分高技术船舶仍然需要国外设计。 
  中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 
  自2004年开始,国际船舶需求旺盛,而造船能力相对不足。大量资金涌向国内造船行业,产能大幅提高,其中不乏资质较差,规模较小的造船企业。 
  中船重工集团负责人指出,最近三年,我国造船能力爆发式增长,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5万吨级以上造船设施能力超过6000万吨,而2003年仅有800余万吨,手持订单中散货船超过60%,技术含量低、能力严重过剩。目前过剩的主要是低水平造船基础设施,即使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回归正常水平,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产能过剩。 
  这位负责人指出,规划提出“今后3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有利于控制中国造船行业的产能投入,消除过剩现象。 
  规划奠定造船业调整基调 
  中国船舶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对新华社记者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具备了向世界造船强国冲击的基础和条件。振兴规划在造船设施、能力提升、产业布局等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实现造船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对记者表示,加快自主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不仅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造船产业总量虽然很大,但产品结构不均衡,过分集中于干散货船领域。振兴规划提出“加强技术改造,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等措施。奠定了造船业的未来调整基调,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升级和增强整体竞争力。 
  张广钦认为,振兴规划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质量,两大船舶集团要在高端船舶具备国际竞争力,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要建成世界级造船基地,海洋工程、船舶配套要发展壮大。 
  张广钦指出,我国造船企业要充分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行业调整时机,加快能力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新工艺、新技术,做到造修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结合、造船与非船结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低成本扩张,做强做大主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